不容错过的三年千亿政企市场机遇!

踏出舒适圈、进入银企市场,势在必行。

行癫“三年千亿”的超高下降目标——2019财年阿里云产值247亿,意味两年涨近5倍——成败关键就在于拿下全属增量的银企市场。

行癫技术出身,带销售非他校长,但立即在销售两侧提拔大将:委任华为出身的任庚为中国区总裁,位列四大销售高管之一——华为做银企市场起家,堪称To B市场的“黄埔军校”。

在银企销售第一线,许多IBM、甲骨文、华为的销售被阿里云的光环吸引,都在2018年前后纷纷跳槽到阿里云。

许宏就是其中之一,“阿里云那时红红火火的,总得转一圈瞧瞧吧。”

最初,整个市场都对阿里云很埋单,许宏的日子很舒心。比如,阿里云拿下了不少一线城市的“城市脑部”等项目,连“12306”“春晚”这种大项目都拿下了,“客户认阿里的牌子。”

据36氪了解,2018年时,阿里云来自非互联网顾客的收入占比约两成左右。

而在云市场领跑数年,阿里云人甚至有种“无所不能”的觉得。

一位阿里云多年的服务商告诉36氪,阿里云人大都对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十分骄傲。他的一位同学在地方政府,曾对他吐槽:“阿里派个P8过来和政府谈合作,看着像来参观工作,指着我们的系统说,这不如阿里,那不如阿里。”

但在银企顾客面前展露骄傲,却可能付出代价。

当许宏据说,一位阿里云高层公开抒发了类似“阿里最牛,谁不选阿里有问题”的观点时,他心里警笛大作:对大顾客说话那么狂,好吗?

不详预感很快弄成现实。

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许宏上个月谈得差不多的项目,下个月顾客会忽然变卦。一些战略级顾客甚至决定迈向阵雨策略,“技术上防止被阿里云特色产品绑定”。这些大顾客起初全都只用阿里云,但如今要分成好几个厂商采购,阿里云能分到的面包势必缩小。

另左侧,政企市场的战火早已打响,腾讯百度华为云业务成长速率极快——尤其是华为云。华为2017年创立Cloud BU,宣布“三年步入世界前五”的目标。

华为云还大挖阿里云的技术人才,架构师田秋就接到过好几次猎头电话,猎头单刀直入:“三倍薪水,在阿里云做什么,过来做一样的就可以。”

这早已不是阿里云一骑绝尘、四下全无对手的时代。

当简约明了,遇到复杂庞大

阿里云销售周芳刚从运营商跳到阿里云时,觉得有些格格不入。

周芳认为,那些做互联网顾客的销售都是些“小年轻”,虽然“每年轻轻松松做几千万的大有人在”,最意气风发,但“远谈不上有销售能力和方法”:客户自己能够在官网自助买云,他们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偶尔电话关爱一下大顾客就好。

而“互联网小年轻”们,对周芳密集拜访顾客的行为也很不解:这变得这么低效、没有必要。

本质上,这缘于互联网市场和银企市场的巨大不同。

互联网行业对云很“刚需”,因为她们对算力需求是弹性的——到了大促等业务高峰,算力必须扛得住;闲时又能减出来省钱。公有云卖上去也很简单,如同标准化的水电,随买随用。

但给银企顾客卖云并不简单。他们对云既不刚需,也不追求技术领先。

“比如机场,根本没有多少互联网要素,或是弹性估算的须要,自己机房跑跑系统够用了,还不准许数据跑出去(上公有云)。”一位航空业IT人士对36氪解释,客户须要的是你深入理解行业,做针对性的软件订制开发。

政企市场要的是“堆人头”提供订制服务。这浑然不在阿里云的舒适圈,却是华为等传统厂商的强项。

一次,周芳和朋友去顾客现场做前期POC(原型测试),看到华为云拉了三十个人过来,气势就压倒众人。“我们才三个人,你想像下顾客的体味。”周芳只能硬着头皮指出自家的技术有多成熟,但最后还是以华为中标告终。

做惯了互联网生意、还要顾及财报表现的阿里,注定不可能做到这样的巨量投入。

而华为服务政府、运营商等大企业数十年,已经构建起了一套完全和中国大顾客精准耦合的组织体系。

一位华为云初期职工告诉36氪,华为内部甚至有专门的“组织部”,为了一个小型顾客,能专门组建一个数十人甚至千人的公司,工作就是把顾客上下构架、业务情况摸得清清楚楚,每个项目环节都有成熟打法指导。

更可怕的是,华为有办法摊薄获客成本。一位华为云职工对36氪表示,在华为,每个政府或部委都有专门的接口人,长期对接一个顾客。“就算项目由于产品或则价钱丢了,没关系,聊其他项目。华为还有那么多其他IT产品,总有项目给我的。”

政企项目都是复杂工程,需要跟业界伙伴组团打单。但在与业界伙伴的关系上,阿里云也与华为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2019年,许宏参与到某政府典范项目中,阿里、腾讯、华为、百度聚首一堂,摩拳擦掌。

许宏最顾忌华为,决定赔本也要拿下。他找好硬件厂商和服务商,把投标价钱往下压了近20% —— 一个十拿九稳能中标的地板价。

最终投标,要由有资质的集成商来——相当于“包工头”。许宏没有想到的是,谈好的三个集成商都临阵叛变——其中两个转投向友商阵营;还有一个大集成商A,给出的价钱甚至比底线价还贵了。

第二天开标,华为以微弱价钱优势获胜。

许宏愤怒一团糟,去质问集成商A,得到的答案是,A怕和阿里一起用优价中标,“赢了项目也没有合理收益,还惹怒整个行业”。

“我们太低估自己了。”他狠狠明白一个道理:阿里云在银企市场没有同事。

在他看来,阿里云的逻辑还是跟To C业务一样——补贴、压价、烧钱、抢市场,但这不是银企市场常态。

“厂商都晓得,和阿里合作赚不到钱,跟阿里合作就要亏钱投入。”许宏以前介绍过一位同学,和阿里云谈合作,对方上来就问:“你们打算投入多少,能亏几年?”朋友没讲几句就把电话挂断,觉得匪夷所思。

而华为云从创立开始,就喊出要做“黑农地”,意思是优惠合作伙伴,让其在华为云上生长。

一个对比是,2020年,通过生态伙伴分销出去的收入,占华为云收入的60%。而在2022财年,阿里云的这一数字仅占25%。

对顾客贴身服务、跟伙伴合纵连横的华为模式,更适应银企市场。“政企市场项目常常是这样的:阿里云的销售运作100个项目,华为能抢50个;但华为自己孵化100个,能成99个。”许宏打了个比方。

新旧冲撞,惯性巨大

每个组织都有惯性。越是成功的组织,惯性越是强悍。

许宏入职被阿里云的周会文化惊讶:时任掌门人孙权(胡晓明)带着各个销售部门,高喊“杀杀杀”。每个队伍都要想出自己的标语,喊得不够小声还要重来几遍,还有队伍叫“战狼团”。看到此情此景,许宏的心情却是:“这是幼儿园吗?”

“不知道为何搞得如此幼稚,真的。”许宏在大企业工作多年,从没见过这样的管理形式。“互联网搞地推可能是信这套,但银企市场的老兵谁能受得了。”

但那时“杀杀杀”的标语简单直接,对业务很奏效。对好多阿里云奶奶而言,这甚至是最美好的记忆,这代表着阿里云的黄金时代。

阿里云的内部组织构架相当扁平,内部对此是自豪的——当时的阿里云一号位孙权在内部有一句格言:阿里云是“一片乱哄哄的欣欣向荣”。

当有人企图扭转这些惯性时,可能遭到旧人的强烈不满和冲撞。

2022财年内部述职会上,原阿里云中国区销售总裁任庚遇见一个尖锐问题:“现在阿里云国外对你的评价很负面,你的好多管理方式也是十分不人性化的,你如何看?”

任庚引入了例如“红蓝对抗大练兵”、打卡等华为管理方式,并大刀阔斧调整组织构架——此后阿里云销售队伍几乎每年一次大调整,长期处于动乱之中。但同时,业绩不见起色,这让许多奶奶心生不满。

“最搞笑的是让销售打卡。以前不打卡,我业绩不也照样有吗?”一位阿里云老职工说。除了打卡,在外边奔走一天后,他白天还要赶回公司开会学习,观看高层讲话视频。“这些管理方式毫无价值。”

图片[1]-不容错过的三年千亿政企市场机遇!-老王博客

从高层意志上,阿里云展示出学习华为的坚定决心:2022年3月,原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加入阿里云,统管销售业务,原本的四大销售负责人都向他汇报。而一度离职的任庚,又被挽留回阿里云。

私下,却有老职工嘲讽,阿里云如此处处学华为,不如更名“华为阿里云分部”。

要转变思维惯性、行为习惯,已经很难。

做银企顾客前期,有些阿里云职工甚至都不理解,为什么央企顾客动不动就喊人过去讲方案,写报告。“在阿里,谁有时间给你写报告,那不是你自己的事吗?”一位前阿里云销售告诉36氪。

许宏总是和内部产品、技术朋友吵得不可开交。他不理解,自己在前方打下大顾客,后方如何却总是没有足够支持?怎么还得求着产品和架构师去顾客那讲产品和方案?

“阿里云的文化还是比较纯粹的。”一位前阿里云职工对36氪描述,云的好多技术职工都是回国工程师。他在职时,无论领导还是业务方,从上到下都不爱社交。一位领导连团建都不组织喝水,宁愿购票让职工自己去看影片。这难免缺了些和顾客“打成一片”的知性。

一些老流程,也不再适宜新情况。

早期,阿里云在公有云市场里没有对手,是个强势甲方。周芳追忆,中小型顾客要用云,只能去阿里云官网生成线上协议。“客户说内部流程跑不通,要线下协议,找我们帮忙,那和我们没关系,让顾客自己改内部规则去。”

考核机制上,直到现今,阿里云销售还是沿袭每季度考评一次销售额的做法——但大顾客成单周期动辄以年估算,销售假如做大顾客,可能在季度考评时业绩会很难看。这引起,2021年阿里云甚至出现过Super级大顾客,在内部没有销售乐意跟进的情况。

如果冲突涉及阿里最核心的价值观,阿里云该怎么自处?

廉洁就是阿里价值观的一条红线。以招待为例,阿里云的规定是一顿饭人均200元,内网常有请客超标通报批评的公告。

但在许宏看来,做银企市场,吃饭招待太难防止了。“阿里云老是把我们当电商小二一样在管理。”许宏对36氪责怪。

对比华为,阿里云销售既艳羡也酸涩。“华为送自家出品的手机、配件,给顾客领导、项目接口人试用体验一下,很正常吧。我们呢?经过申请审批的200元以下礼品,可能连高端一点儿的淘公仔都买不到吧。”阿里外网里,一位职工说。

另一位辞职的阿里云销售对36氪表示,请央企领导喝水,开瓶好酒可能就得上千了。他只能每月都用自己的薪水补助,直到再也补助不下去,最后选择跳槽去华为云。

但阿里以指出价值观闻名。2016年,几位程序员因写代码抢饼干被解雇;2020年,钉钉对一名P9职工替考做交纳年终奖和股票处罚,引发大讨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面对极其传统、复杂的银企市场,阿里云能够“很傻很天真”吗?

2022年,在一个3.9亿元部委大单中,华为云中标后,阿里云把乙方告了。

图片[2]-不容错过的三年千亿政企市场机遇!-老王博客

这无疑是彻底和顾客闹掰了。在公众号“云头条”里,一位从业者在这则新闻下方评论:“这哪止是头铁,简直是突破天际”。一位华为云职工转发了这则新闻,评论道:“你如此调皮,谁还敢和你玩啊。”

阿里云鲁莽、幼稚到甚至有一点可怜。

迷失在千亿目标下

在银企市场中节节溃败,但头上上又高悬着千亿目标,阿里云人如何办?

上任后,行癫曾力推“被集成”战略——“被集成”是往退后,只卖自己的产品。这样简单、雷少,拿到手都是扎扎实实的收入。

但事与愿违,实际情况刚好相反。2020年-2021年间,“集成”模式反倒在阿里达到一个顶峰——在项目里向前冲,做“包工头”,除了自己的部份,还要大包大揽、统筹整个项目。

有些销售连项目现场的椅子板凳,都想算进项目里。周芳表示:“一千万的单子,自研产品比列只要到15%,PM(项目经理)就能给立项。”毕竟,营收目标就像高悬在所有人身上的剑,大家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之所以当好包工头,好处在于,能把整个项目的营收算在阿里云身上,“过一道手”,短时间做大产值规模。

销售额立竿见影——2020年,单在政务云市场,阿里云份额从前几年的个位数降低至23%,和华为的32%仅有些许差别。

但刷出一个饱含水份的数字,一些骄傲的阿里云人内心无法认同。

“在外界的眼中,阿里云是中国科技进步的旗帜。但在我们基层民工眼中,阿里云是一家小型销售公司。”内网的万字进言帖中,作者赌气说道。他不满于“客户有预算买哪些,销售朋友就要想办法卖哪些,计算到收入中。”

而且,无论集成还是分包,都是雷点重重。

政企项目是个大杂烩。“千奇百怪的需求太多了,云厂商根本预想不到。”一位腾讯云项目经理对36氪表示。他曾好不容易把自家的软件交付完,因为统筹不善,负责总集的项目严重延后,等到初验交付,发现硬件设施早已过保。

但凡分包项目上出现问题,客户都会质疑说,“你们阿里做的东西也就这样”——那是架构师田秋最难过的时刻。他不禁怀疑,自己干的是真正的“云计算”吗?

他想起入职第一天领到、上面印着“飞天”系统第一行代码的那件文化衫,颇为酸涩。“飞天”是阿里云经历挫折研制下来的云操作系统,象征着她们最引以为豪的技术先进性。

但如今,田秋终日困于民企繁杂的审批、统筹流程中。一个项目开始,都还没怎样打开笔记本,田秋就被顾客四次拉去外县听会、参加启动典礼。

一度同样追求销售额、大做集成分包的腾讯,已经作出决断。

图片[3]-不容错过的三年千亿政企市场机遇!-老王博客

2022年末的内部会议,马化腾公开反对过去腾讯云做分包集成、追求大数字产值的冲量做法。“不要被人家奚落两句,说大家是不是被华为给超过了,你才老四了(你就忍不住),”他在现场表态:“无所谓!我们不着急,千万不要上当。”

艰难的决定,往往须要有足够声望的人拍板。

十年前,马化腾称“谈云估算还太早”,李彦宏称云估算是“新瓶装旧酒”,只有马云对在内部遭受指责的阿里云表示:“每年投入十个亿,投入六年再说”,这是王坚时代能顶住压力、做技术拓荒的大前提。

如今,谁是阿里云的“马云”、“马化腾”?

破局之难

“老逍(逍遥子)带就一定比行癫强吗?”

“应该临时代管吧?阿里云接班人没找到。”

“为什么没让华为那哥们来管?”

……

阿里云人事嬗变消息一出,在辞职群里,老阿里云人们议论纷纷。

许多人仍然想念2014年-2018年的孙权时代。“怀念权哥时代,真正让你们品到业务下降、个体获利。”

“时势造英雄。首先那是一个好时代。”也有人理智评价。

走过王坚时代攻坚技术的千难万险,再到孙权时代迅猛地把技术化为收入,本质上,是阿里云初期拓荒、披荆斩棘,叠加互联网大发展红利,获得的馈赏。

但逍遥子披挂上阵时,时代背景是阿里核心电商业务下降头晕、阿里云被集团寄寓下降厚望。而阿里云此时局面亦格外复杂难解。

底层市场结构上,互联网在过去三年遭到多重严打。另左侧,央央企占中国GDP的比列早已超过60%。

“所有基础性行业,像能源、化工、金融,都以国有企业为主导,付费能力还更高。”一位资深传统IT从业者对36氪剖析。仅是国家电网,2021年的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就达到270亿元。

政治正确,是银企顾客必须审视的诱因。马云在蚂蚁上市前夜的讲话,使阿里深陷立场危机。放眼整体风向,“互联网思维”不再被青睐,在有些时侯甚至有成为“实体经济”对立面的难堪。

“根正苗红”的新势力浮出水面——三大联通运营商飞奔猛进,2022年上半年的云业务总和,已经是两个阿里云的体量。他们活脱脱有成为银企市场主力军的雄心——据财经刊物统计,中国电信近1年来获得的银企数字化大单就已有104个,阿里同期只有9个。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