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已死,有事烧纸?听起来毛骨悚然。

百度已死,有事纸钱?

听上去毛骨悚然。

含义能理解,但“已”字不是事实。

不过,旧的百度某种意义上真的早已死了,新的百度是否能破茧而出尚不可知。

那么,谁杀害了百度以前称霸的过往?

这篇短文,绝对不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剖析,而从互联网规律的角度探讨。

不是“作恶”的错

百度目前的状态,公众将之归结于“作恶”的后果。但其实这不是百度明日困境的诱因。“作恶”的企业多了去了,百度绝对算不上真正的恶人。

互联网从业者对这个事情的剖析,不能跟风。

毕竟,医疗欺诈、假药等问题,第一道防线和最后一道防线都轮不到百度,它也实在不可能具备彻底核实这个医疗和药品是否欺诈的专业能力。或者说,从百度的角度,若是来自官方的证书手续齐全的机构出了问题,那也真的不能只让百度背上这口锅。

可百度知道自己影响太大了,于是老老实实背上这口锅,并且确实开始肩负起会承当后果的“监管机构”的责任,以确保自己在医疗这个收益大户上才能继续运转下去。

医疗企业也得靠百度活着,所以,只要彼此强烈须要,就算社会上的口风不站百度,百度在收入的损失上也并没有这么大。

不是信息流杀害的百度

不是主要诱因。虽然信息流才能“猜到”你喜欢哪些,但这些猜想的水平还是不够好,至少我对网易新闻的推荐没有觉得愉快,常常觉得愤怒——不是推荐的主题不对,而是大量自媒体的内容品质胡诌滥造东拼西凑不堪入目。

再说,就算这种推荐和内容质量很牛(比如今日头条的推送确实品质要好不少),依靠这种推荐系统能够灭了人的好奇心和各类突发的信息需求,这绝对不可能,甚至那些推送反倒会进一步迸发人们的好奇心,从而让用户形成进一步的搜索行为。

所以,信息流等智能推送不会明显增加人们的搜索需求,这也是为何今日头条要自己做全网搜索的一个重要诱因。

图片[1]-百度已死,有事烧纸?听起来毛骨悚然。-老王博客

因此,信息流推送模式本身不可能杀害百度,信息流自己做搜索引擎让百度难过倒是很可能,但也到不了伤其筋络的程度。

不仅中国,就算日本,各种社交媒体也没有增加微软搜索的次数。

但你可能会说,这些新媒体圈占了大量用户时间!不假,但搜索这样的产品,难道要拼用户时间?搜索引擎要做的,恰恰是让用户快速找到她们想要的,然后离开搜索引擎。用户逗留时间若是越来越长,反而意味着搜索引擎品质的增长。

互联网信息生态的根本性变化才是“凶手”

百度面临的根本性挑(zai)战(nan),是它早已越来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搜索引擎。用户觉得的搜索引擎,应该是无所不搜的,但百度能搜到的好东西越来越少,“乱东西”越来越多。

这,就动摇了百度作为一个互联网搜索产品的核心用户体验。

公众觉得,百度是太“作”了。为了挣钱,百度搜索结果的第一页中包含了太多的广告(甚至是虚假质量广告),挤压了“好品质”内容的空间,所以才有明日。

但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必须独立思索,上面的问题是现象,但不是背后的诱因。

百度在搜索结果质量上被大量非议,尽管后果严重,但并不是自己引起的,更不是利欲熏心广告挤压这么简单。

互联网信息生态的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围墙嘉园”化,才是“真凶”。

过去,PC时代,web世界,大家都得依赖百度带流量,所以其实不敢“忤逆”百度,唯有一开始就“立志不凡”的阿里,敢立下“不让百度爬取天猫信息”的战略措施(据说是当初卢亮力荐给马云并被采纳)。

但这似乎就埋下了隐患。彼时百度强大自傲,未必真正在乎天猫这样的“刺儿头”,但日积月累,百度抓取不到的优质信息越来越多,如钝刀杀人,慢慢消磨了百度的价值。

压垮骆驼的稻草是互联网的快速移动化,在app的帮助下,各互联网信息与服务商把院墙嘉园修的更高:微信的信息、头条的信息、各种短视频的信息,还有各类百度系之外的小程序,毫无疑问都与百度的搜索结果无缘。站长时代结束,信息从web端仓皇而去,全网搜索引擎这个名头,真正抓取的也只剩“半网”(web端),而且是早已不再甜美的那一半。

Web上的内容生态没有这么繁荣了,作为生态首领的百度其实就显得十分恼火。一个典型的迹象是:百度才能爬取的信息越来越黏稠,最后竟到了要靠“百家号”这样的自媒体流量“滥竽充数”之境。外人看起来荒诞,但百度却有不能言说的苦楚。虽然搜内容是百度的长项,做内容就绝对不是百度的基因了,可是web上平缓而不可逆转的优质内容短缺之势,让百度又不能不倾尽力量维持以自身为主的内容生态。

否则,搜不到东西的搜索引擎,还能叫搜索引擎吗。

此消彼长,则昏招迭起?

图片[2]-百度已死,有事烧纸?听起来毛骨悚然。-老王博客

高质量信息在降低,而华尔街的期望却未曾减少。

于是,百度的一些策略开始有了争议,在商业化的公路上,变得更激进。比如,搜索结果中竞价广告和各类广告数目占比极高、世界独一家的品牌专区、各种搜索结果上的创新型广告、贩卖百度贴吧管理权等等,这些广告的创意和吸金能力确实令人钦佩,但却渐渐消耗了用户的好感。

毕竟,搜索引擎的存在首先是普通用户的使用,短期挣钱和常年维护用户必须是一个平衡。这样的平衡不仅仅是百度的痛楚困局,今天也摆在小红书等新贵面前。

回头瞧瞧陌陌,为什么这么克制,可能张小龙更看透了商业化的本质难以甩掉对普通用户体验的伤害。

百度另一个对抗之策是加强百度搜索产品的“粘性”,让它不仅仅具有搜索功能,更弄成人们常用的另一个信息流渠道。如同今日头条要做全网搜索,百度搜索,也要弄成“百度头条”。

不知道这是妙棋还是臭棋,毕竟当PC web端的搜索结果的一侧出现了“搜索热点”的时侯,你就晓得百度的目的早早已不是让人快速找到想找的信息,而是让人来了就别跑。

这似乎早已跟搜索引擎本身的本意背道而驰了。或者说,百度自己,也早已在心底动摇了“搜索引擎”的价值,而走上一条从“本我”转向“非我”的公路?

题后

图片[3]-百度已死,有事烧纸?听起来毛骨悚然。-老王博客

互联网信息生态的根本性变化,动摇了百度作为搜索引擎价值的根基,也引起了百度各类策略上的摇摆和行路的不确定性。这一根本性问题似乎与百度的价值观无关,更不是由于百度“作恶”所致,即使真的拥有万众拥戴的高尚价值观(这对商业企业来说根本不可能),百度也一直无法防止明天的局面。这是中国互联网的特质,而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互联网产业就能作为参照。

可能惟一真正算得上百度自身主观诱因的,是它在数字行业结构随之更替的时间点,错过了战略调整的时机。造成在面对明日困境的情况下,不得不让自己在愈加稳固的行业竞争态势下进行被动调整,辗转腾挪的空间已经全无。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所有人就会面临的生死考验。时间最是无情,那些没有在正确时间变革的,必然被时间抛在身旁。

企业这么,个人亦然。

-大课堂报考中-

-往期好文-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资料下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