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器狗到机器人,波士顿动力到底赚不赚钱?

正文 | 中国商业战略周文

掌握硬核技术,产品是第一代网红,基本上每次出新品都会上一次热搜。这家公司赚钱吗?波士顿动力给出的答案令人尴尬。

2008年,一种能跑能跳的机器狗风靡网络,机器狗第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2017 年,一个可以后空翻的机器人再次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轰动。

从机器狗到机器人,背后的公司是仿生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波士顿动力。

跑酷跳后空翻,每“学会”一项新技能,都会上热搜。波士顿动力旗下的机器人可以说是该领域的顶级网红。而且价格也不便宜。其机器狗 Spot 对外发布时,售价高达 45 万美元,相当于一辆豪华的特斯拉 Model S。

尽管热搜频频,但公司本身并没有盈利,估值一直在下降。

今年 6 月,韩国现代汽车以 8. 8 亿美元收购了波士顿动力公司 80% 的股份。以收购价计算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波士顿动力的估值仅为 11 亿美元,较六年前下降 66%。

明明是硬核公司,波士顿动力为何一直无法盈利?

波士顿动力成立于1992年,创始团队天生具有浓厚的科研气质。它的创始人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副教授。2005年,波士顿动力公司还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合作推出了Big Dog,这是一种专为军队设计的四足机器狗。

此后,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不断改进。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能开门、跑酷、后空翻,到舞台表演,到工地干活。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到 2029 年,终结者不会被发明出来吧?

在仿生机器人领域,波士顿动力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问题是该产品在最大程度上无法销售。

一方面,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产品价格昂贵,从未离开过美国市场。

机器人公司有多种模式,集成应用和封装设计属于美国模式。波士顿动力本身更倾向于核心技术研发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更倾向于日本企业模式。此外,美国的机器人密度仅为每万人150台,高于全球每万人62台的平均水平,但远低于日韩。

图片[1]-从机器狗到机器人,波士顿动力到底赚不赚钱?-老王博客

但波士顿动力已经进驻美国,并没有开拓国外市场。美国公司和个人消费者占销售来源的90%。这不是因为国外消费者不感兴趣,而是因为波士顿动力只有网店。想体验的话,一定要去美国,成本极高,工业用品也很难做出简单的决定。

此外,波士顿动力机器人虽然看起来高大有力,但其使用的实际成本效益值得商榷。

对于工业场景,购买机器人的主要目的是关注其用途。价格高没关系,重要的是能发挥出价值。机器人可以24小时旋转,是不需要休息的“工人”,优势非常明显。但对于本身使用频率不高的场景,优势难以发挥。

以挪威钻井平台 Aker BP 为例。他们购买了 Spot Mini 来捕捉一些特殊地点的图像,以便轻松确认是否需要维护。但平台本身的维护频率不高,无法发挥机器人的作用。

对客户来说,花8万美元买一个机器人,不仅没有充分利用,还聘请了相关人员对机器人进行维护。效率并没有显着提高,但成本却增加了。

可见,并不是技术强的产品卖得好。对于科技公司来说,要想取得商业成功,就必须找到合适的市场契合点,依托大市场,抓住应用机遇。

例如,石头科技在扫地机器人中使用了无人激光雷达技术。虽然目的只是扫地,但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让机器人为家庭服务,不仅在高端宣传片中。

去年2月,石头科技在科创板上市,当日市值达到330亿元。四通科技团队只是因为扫地这件“小事”而发家致富。

与英国公司戴森和中国本土机器人公司育碧类似,它们都是在确立了技术优势后开始商业化,然后通过将技术货币化在各自领域建立竞争优势,而不是痴迷于技术“耀眼”。技术”。

核心技术不能被封杀是共识。然而,在波士顿动力,手中的技术无法有效实现,成为又一企业灾难。

企业,永远牢记自己是企业。

利用技术创造触动市场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不会是昙花一现!

– 结尾 –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结识名人,阅读韬略传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