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姓名丁姗姗(2016年10月21日)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姓名丁姗姗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文艺学指导教师汪群红20070501摘要内容摘要孙德谦是清末民初时期重要的骈文理论家其骈文理论著作《六朝丽指》在继承前人骈文理论的基础⋯L又有新的发展在书中孙德谦提出文源六经提高骈文地位并指出六朝骈文的经世作用其论骈文以六朝为典范提倡骈散合一的骈文理论主张在写作骈文时要讲求骈体与散体兼行骈散合一才是骈文正格孙德谦标举气韵以为评价骈文好坏与否不是看其文辞藻采的运用而是要看骈文的气韵气韵才是六朝骈文的真诀孙德谦论六朝骈文偏好阴柔之气同时孙德谦提出要达到文章有气韵途径便是运用潜气内转的方法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八字理论方法下载周线选股方法集锦转变文气使上下文气相通孙德谦注重文章气体的转变主张写作骈文要懂得运用潜气内转之法即是不用虚字而能自由转换文气又不致使上下文气不通只有潜气内转运用得法j才能使得文章有气韵此外孙德谦评价六朝骈文尤为推崇疏逸一路在六朝作家中对任畴沈约的骈文成就评价尤高孙德谦的《六朝丽指》是对骈文理论的总结对于后世文人无论是学作骈文者还是六朝骈文理论研究者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关键词《六朝丽指》孙德谦骈文理论文源六经骈散合一气韵潜气内转AbstractContentSunDeqianwasanimportanttheoristonparallelprosetheoryinlateQingdynastyandtheearlyPeriodoftheRepublicofChinawhoseparallelprosetheorymasterpieceLiuCaoLiZhiWasbasedontheinheritanceofhispredecessorsandagainhasitsownne%vdevelopments.InthebookseeingtheSixDynastiestheoriesasitsmodelinhiscommentsSunpromotedtheparallelprosetheoryofcombiningparallelprosewithproseandadvocatedthatparallelprosestyleandtheprosestyleshouldbecombinedinwritingparallelprose.Arealstylewasthecombinationofparallelproseandprose.Sunhighlightedartisticconceptionbelievingthattomakecommentsonwhetheraparallelproseisgoodornotisnottoseetheapplicationoftheflowerylanguagebuttoseetheartisticconceptionoftheparallelprose.TheartisticconceptionistherealsecretoftheparallelproseintheSixDynasties.SunpreferredtheconceptofthehiddenandtheflexibleinhiscommentsontheparallelproseintheSixDynasties.AtthesametimeSunputforwardthatthewaytomakethearticlehaveartisticconceptionWastousethemethodofQianQiNeiZhuanandtotumtheartisticconceptstoletthemconnected.SunattachedimportanceontheturningoftheconceptsofarticlesadvocatingthatinwritingparallelprosethemethodofQianQiNeiZhuanshouldbefollowed.namelytoturntheconceptsfreelywithoutusingfunctionwordsandatthesametimenottomaketheconceptsbothexternalandintemalunconnected.OnlybyusingappropriatelythemethodofQianQiNeiZhuancallwemakethearticleshaveartisticconcept.InadditionSunespeciallyappreciatedShuYiinhiscommentingonparallelproseintheSixDynastiesandamongtheSixDynastieswritershegaveallextremelyhi曲praisetoRenFangandShenYueSachievementsonparallelprosewriting.SunSLiuChaoLiZhiisasumlnaryofparallelprosetheoriesandoffersmenofiteratureoflateragesparallelproselearnersandtheoreticalresearchersonparallelprosetheoryintheSixDynastiesverygoodreferences.KeywordsLiuChaoLiZhiSunDeqianparallelprosetheoryWenYuanLiuJingcombiningparallelprosewithproseartisticconceptQianQiNeiZhunn《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谤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百蛐镰峙签字日期胡年七月6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J蛐栅签字目期叫年上月2日导师签名i穆导师签名埽哥≮厶签字日期1瘌年S月儿f345《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引言1.民国时期骈文研究的兴盛民国初年白话文运动兴起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号召推翻中国几千年来的贵族文学山林文学古典文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骈文研究领域却一度出现兴盛局面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后出现多部骈文研究著作如孙德谦的《六朝丽指》钱基博的《骈文通义》瞿兑之的《中国骈文概论》刘麟生的《中国骈文史》和《骈文学》同时还有多篇文人书信中论及骈文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首先白话文学的提倡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了猛烈批判彻底否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存在价值他们认为文学的存在并非专门为了载道他们批判传统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并提出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同时民国政府也颁布民国学校一二年级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国文课改用白话的法令与白话文运动相呼应这势必会引发古典文学倡导者的反对尤其是骈文倡导者们首先开始了反击针对骈文存废的问题骈文倡导者提出骈文似亦毋庸进行推倒极力维护文言文的地位骈文研究者们一向以讲求文章形式美视为骈文的根本要素刘师培曾说过非偶词俪语弗足言文但是过多的追求形式上的藻饰便会导致文章晦涩难懂对于骈文的这一弊病研究者们当然也是了解的刘麟生便曾提到骈文之盛而弊亦随之不必为骈文讳夫骈文之衰落成不免于雕琢迁晦艰涩之讥对此孙德谦也有对文章生与死的论述近人喜语体者以为用此则生文言则死其排斥骈文尤甚此大谬不然夫文之生死岂在体制以言

图片[1]-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姓名丁姗姗(2016年10月21日)-老王博客

语论人之言语有同说一事一则娓娓动听栩栩欲活一则不善措辞全无生气乌在一用语体其文皆生耶若如文章六经尚矢诸子百家以及历代史书能卓然盛业传之不朽者固无论已古文家凡其入情入理可泣可歌苟是死板文字何能传世行远⋯⋯夫文至可以动人若此又得谓一用文言而斥之日自古皆死耶针对民国初年白话文运动兴起白话文人纷纷反对文言文反对骈文说骈文是僵死的文学孙德谦以六朝骈文来证明骈文并非死文学文章的生与死与其体制并无关系而是由作家的具体创作决定的其次自唐代古文运动以来骈文一直被当作古文的对立面而存在并与古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页3刘麟生.中国骈文史.上海书店1939年1月页158孙德藿.骈体文林序.学衡.1924年第25期页1《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文呈现互为消长的现象虽然骈文在清代有过复兴的局面但是总体来看骈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是长期处于古文之下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后由于陈独秀等文学革命者极力批判古文自韩柳以来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观念因此有人来反对古文相对的自然令骈文研究者高兴所以骈文研究者们便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了一套中国文化史丛书一方面为了促成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而另一方面也是骈文研究者们想借此机会将自己的观点公诸于世再次民国时期骈文理论的兴盛是建立在民国骈文创作兴盛的基础之上的民国初年骈文一度被广为使用尤其在公文及私人书信来往中在民国成立后的几年时问里骈文成为普遍应用的公文形式武昌起义后国民军政府发出的第一批文件中均采用了不算齐整的骈俪体孙中山在1915年发布的《讨袁檄文》中也是骈散并用同时骈文在人们日常书信往来中也经常会被用到骈文在这一时期的题材多为凭吊骈文作者们多将自己的悲怆怀念之情寄托在一些有公共性的景物上面同时讲求骈俪对偶的联语在人们生活中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例如人们逢年过节贴的对联这便使骈文研究者们更加坚信骈文的生命力同时民国时期的骈文研究者多对骈文情有独钟他们不但研究骈文理论而且自己也会进行一些骈文创作孙德谦在《六朝丽指自序》中便提到余少好斯文迄兹靡倦握睇籀讽垂三十年由于对骈文的喜爱再加之对骈文特点和作法的长年研究骈文研究者们也多是优秀的骈文作家孙德谦便是因为骈文写的好与李详被当时人并称为李孙因此民国时期出现了骈文研究兴盛的局面一时间出现了许多骈文理论著作他们不但对骈文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描述追溯骈文源流而且还对骈文的作法迸雩于新的探索以求骈文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这种现象不但是掰旧文学交替时期的产物也是民国初年骈文的兴盛和骈文研究者自身的骈文情结所带来的景象2.孙德谦与《六朝丽指》《六朝丽指》一书是一部重要的骈文理论著作作者孙德谦清末民初入好骈文其文有六朝之风与李详并称李孙《六朝丽指》全书以骈文形式写成共八十八则分别论述了六朝骈文的变迁作家文体文风文辞等o孙德谦六朝丽指自序.四益宦刊本1923年页22《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该书论述全面精辟极为后世所重孙德谦在文中自序其意旨丽辞之兴六朝称极盛焉夫沿波者讨源理枝者循干作为斯体不知上规六朝非其至焉者矣①该书出版于1923年由当时八十一岁高龄的词坛名家冯煦为之作序极力褒赏孙德谦在民国初年白话文兴起文人纷纷效法反对文言文的时候高举骈文大旗力图维护传统文学的尊严为骈文找寻其生机与活力呼吁骈散沟通以与白话文相对抗《六朝丽指》是骈文理论的总结它的骈文学思想在骈文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后世文人无论是学习写作骈文之人还是六朝骈文理论研究者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3当代学界研究成果当今学术界对《六朝丽指》一书的骈文理论关注还不够至今还未有对《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的研究专著只有一些学者在研究骈文理论时多少涉及到《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的一方面如奚彤云《中国古代骈文批评史稿》在其余论中专列出孙德谦与《六朝丽指》作为一节重点放在阐述孙德谦潜气内转理论上对于孙德谦骈散合一的理论和他对六朝作家的评价论述不够详尽还有日本学者铃木虎雄在其著作《骈文史序说》中讨论骈散合一时涉及到《六朝丽指》的骈散合一理论提出孙德谦的骈散合一乃是骈散兼行总之《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的研究还远远不够4.本文研究思路本文力图从《六朝丽指》的文源六经骈散合一潜气内转气韵说其对六朝作家作品的评价几个方面来论述其骈文理论孙德谦首先提高骈文的地位认为骈文起源于六经六朝时期的骈文有《诗经》中风诗的比兴之致有经世的功用孙德谦论骈文以六朝为典范他在《六朝丽指》开篇便说骈体文字以六朝为极则做斯体者当取法于此亦犹诗学三唐词宗两宋乃为得正传也圆有志于斯文者当上窥六朝以作之准不可逐末而忘其本何则六朝者骈文之初祖也o孙德谦提倡骈散合一的骈文理论他认为文章本无骈散自唐代古文运动o孙德谦.六朝丽指自序四益宦刊本1923年页1o孙德谦六朝丽指自序.四益宦刊本1923年页1o孙德谦.六朝丽指自序.四益宦刊本1923年页2《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才开始有骈散之分骈体中要适当加入散体骈体之中使无散行则其不能疏逸而叙事亦不清晰骈散合一才是骈文正格倘一篇之内始终无散行处是后世书启体不足与言骈文矣在对六朝骈文艺术评价上孙德谦标举气韵说以为评价骈文好坏与否不是看其文辞藻采的运用而是要看骈文的气韵气韵才是六朝骈文的真诀孙德谦论六朝骈文偏好阴柔之气他认为要达到文章有气韵途径便是运用潜气内转的方法转变文气使上下文气相通孙德谦注重文章气体的转变主张写作骈文要懂得运用潜气内转之法他提出运用潜气内转的方法就是不用虚字而能自由转换文气又不致使上下文气不通只有潜气内转运用得法才能使得文章有气韵孙德谦评价六朝作家作品尤为推崇疏逸一路如评江淹鲍照江鲍并称余以江文疏逸⋯⋯然鲍办有疏逸处就六朝作家而言孙德谦对任畴沈约成就评价最高骈文之有任沈犹诗家之有李杜本文参考了孙德谦著作和他在民国期刊中发表的文章并在奚彤云《中国古代骈文批评史稿》有关孙德谦潜气内转理论基础上增加了日本学者铃木虎雄对孙氏骈散合一问题的见解分析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并考述孙德谦对六朝作家作品的具体评价对孙德谦其人生平及其学术思想也作了简单的考证以方便读者对孙德谦其入及其骈文研究著作《六朝丽指》的骈文理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4第一章孙德谦其人及其学术成就1.1孙德谦生平孙德谦1869–1935字受之又字寿芝号益庵晚号隘堪居士孙德谦原世居安徽明代末年祖先孙一诚迁居至江苏苏州定籍元和遂为江苏元和今吴县人其祖父孙震生为国学生同治八年1869年十一月十六日孙德谦出生于江苏元和六岁时便开始学习四书五经读书极其勤奋十四岁时进入私塾读书开始学习作诗次年学习作文二十岁时孙德谦师从雷甘溪学治经学考据喜爱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之学并开始对小学中的声音训诂有所涉及此时孙德谦开始学习骈文写作孙德谦二十六岁时写成《古书录辑存》十三卷补《南北史·艺文志》一卷并与当时同样致力于治经小学的钱塘太守张尔田相交甚密经常往复讨论日夜不休二十九岁时北游天津被张尔田父张芷纯招入幕下教授张尔田之弟东荪学业在三十岁时孙德谦发现经学不能通知大谊高邮徒屑屑于章句故训非其至国于是放弃了多年的治经小学转而与张尔田同治诸子之学孙德谦治诸子之学用会稽章学诚治史学的方法治百家之言光绪二十六年孙德谦三十二岁在直隶永年任紫山书院院长但因为局势动乱无奈返回故乡直至光绪三十二年孙德谦入江西吴仲熹中丞幕十一月又因吴中丞调离返归故里专心治学光绪三十三年孙德谦与太守张尔田共同创设存古学堂孙担任协教一职讲授诸子之学一时间东南士风为之平变对此李详曾称道会稽之学君与钱唐张尔田孟劬海内称为两雄有益一人而不得者辛亥革命后孙德谦一直寓居上海闭门著书缄口不及外事在此期间著《金史·艺文志》《吴彦高年谱》《元金稷山段氏二妙年谱》《汉书·艺文志举例》辑《杜善夫文集》《全金词》等民国十年汪钟麟邓彦远等创立亚洲学术研究会在上海发行会刊《亚洲学术杂志》孙德谦担任总编辑其后孙德谦校刊《章氏遗书》作《六朝丽指》一书一卷《刘向校雠学纂微》一卷《古书读法略例》六卷《太史公书义法》二卷六十岁以后孙德谦历任上海政治大学大夏大学教授广州学海书院讲席民国二十四年十月十五日孙德谦因胃疾卒于上海寓所终年六十七岁孙德谦一生结交甚广不但与沈子培张尔田等国内学者交往紧密与外王蘧常.元和孙先生

图片[2]-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姓名丁姗姗(2016年10月21日)-老王博客

行状.大夏周报1935年第20卷第9期页184转引自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页1135《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国学界人士也有联系民国十三年日本福田千代作来华向孙德谦请教墨学孙德谦有《答福田问墨学》《再答福田问墨学》民国十七年又有德国颜复礼博士来华向孙德谦请教对《汉书·艺文志》的研究并将孙德谦的《刘向校雠学纂微》译成德文1.2孙德谦学术成就孙德谦一生涉猎颇广其在经学诸予之学文学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酋先孙德谦在经学方面的研究孙德谦自幼便受到江浙一带考据学的影响尤其是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训诂校雠学加上他少时对声音训诂的学习作基础早年便著有《古书录辑存》十三卷补《南北史·艺文志》一卷其次孙德谦在诸子之学方面的研究孙德谦治诸子之学学习章学诚文史校雠的方法于一切学问异同都要核实以求其真实凡先秦诸子之书罔不巡察鳃理疏珍比昔必蕲于至喋而无蔽于清儒独契会稽章实斋言习于流略遂于汉志发悟并通章氏严于体例而先生则钩索质验贯殊析同上溯《班书》六略旁逮周季诸子考其源流观其会通成《诸子要略》五十篇孙德谦采用章学诚治史的方法并联系《汉书·艺文志》旁逮周季诸子考辨百家流略孙德谦生平最得力处在周秦名家之术他尝试为诸子作注著有《荀卿子通义》《吕氏春秋通义》《诸子要略》五十篇作《诸子通考》孙德谦对刘向刘歆目录学的研究孙德谦不满讲版本者不知书中义理徒见世子讲版本者得宋元以矜奇秘而于书之义理则非所知又断断在字句之间以为刘氏向歆之所长只此琐琐辨订未克条其篇目撮其指归所以又治刘向刘歆父子之学著有《刘向校雠学纂微》《古书读法略例》他认为刘向的目录学是校雠学校雠之学始于刘向并在《刘向校雠学纂微》中详细论述在《古书读法略例》一书中孙德谦论读古书总结校读之法并批评考据学者为取一字之通而使上下文不连贯的弊病.对于《汉书·艺文志》的研究孙德谦纂《汉书·艺文志举例》共四十六条分别对《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提要收录范围以及排列等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对《汉书·艺文志》的编排情况的详细分析为目录学的书目编排提供了方法对于秦代的图书状况的研究孙德谦著有《秦记图籍考》他认为秦代虽然1蘧常.元和孙先生行状.大夏周报1935年第20卷第9期页184o钱堆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4年10月页u3o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lO月页1136《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有焚书坑儒但是秦亦有收书之盛举首先他通过《家语孔安国后叙》考证出秦在秦昭王时收集图书有百余篇之多又根据《高诱吕氏春秋注序》认为秦在吕不韦为宰相时对图书的收集也出现空前盛况此外他还对秦代图籍的储藏地和执掌之人以及秦代图籍的名目也做了详细的考证对四部图书的研究孙德谦著有《中国四部书阐原》《四库提要校订》在《中国四部书阐原》中孙德谦对经史子集四部追溯源头认为四部的分类由刘歆七略而来始于魏晋定名于《隋书·经籍志》同时他还指出后来研究四部的学者们存在的弊病《四库提要校订》是孙德潜在搜集吴浙作家作品时见其载于四库提要者编次均有违误所以便一一为之校订而成的一篇文章再次孙德谦在骈文方面的创作和研究孙德谦除了精通子部治学外他在骈文的创作和研究上也颇有造诣孙德谦二十岁就致力于骈文创作三十四岁时发表《漓江杂记》这是他最早发刊的骈文作品当时人每当论及骈体都称李详第一孙德谦第二而王国维则对孙德谦有更高的评价审言过于雕藻知有句法而不知有章法君得疏宕之气我谓审言定不如君在骈文研究方面孙德谦起初以李兆洛《骈体文钞》为学习基础李申耆先生《骈体文钞》以六朝为断盖使人知骈偶之文当师法六朝也其中六朝名篇搜采殆尽余三十年喜读此书始则玩其词藻耳久之乃觉六朝文字其开合变化有令人不可探索者通过三十余年的玩味孙德谦终于从中领会了六朝骈文的独特内涵《六朝丽指》一书便是他多年研究骈文所获心得孙德谦.四库提要授订.亚洲学术杂志1922年第4期页l转引自钱摹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页114o孙德谦.六朝丽指.四益宦刊本1923年页87《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第二章文源六经骈文地位之认识在《六朝丽指》一书的开始孙德谦说文章体制原本六经此说出之六朝其识卓矣孙德谦把骈文源流追溯到六经是把骈文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地位文源六经就是孙德谦对骈文地位的认识2.1文源六经说文源六经的说法是流行于汉魏六朝时代关于各种文章起源的观念文是指古代各种文章体制如诗赋颂赞论铭诔箴祝诏册章奏论说等六经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但是由于《乐》早已失传所以又称六经为五经文源六经就是指古代各类文章体制都发源于《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这种说法将文学与经学联系在一起指出了二者之间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文源六经的说法在汉代已经有所谈及如东汉班固在《两都赋》中提到赋体的起源赋者古诗之流也他把赋的源头追溯到《诗经》其后的王逸在《楚辞章旬序》中说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意焉他将《楚辞》的源流追溯到五经晋人挚虞在《文章流别论》中考察古代各类文体源流时将多种文体追源至五经他认为赋颂诗三种文体类型其源流都可以追溯至《诗经》同为晋人的傅玄也在论《诗》《书》时从整体上将六经视为文章源头齐梁时代的文体论专著《文章缘起》一书提出了文源六经的说法此书《隋书·经籍志》认为是任防所作其自序中说六经素有歌诗书诔箴铭之类《尚书》帝席作歌《毛诗》三百篇《左传》叔向贻子产书鲁哀公孔子诔孔悝鼎铭虞人箴此等自秦汉以来圣君贤士沿著为文章名之始故因暇录之凡八十四题聊以新好事者之目云尔该序文将歌诗书诔箴铭纳入到六经中后世的文体均以此发展而来这样古代文体便都是根源于六经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于文源六经的说法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论述同时还详细考察了各类文体与五经的渊源关系刘勰在《宗经》篇中说o孙德谦六朝丽指删益宦刊本1923年页4o班崮两都赋序.文选卷一.上海古籍iI版社.1998年页1o王逸楚辞帝勺卷一四库全书奉集部楚辞类任畴文章缘起·序四库全书本.集部-诗文评类8《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氆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盟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通过刘勰对源流关系的梳理古代各类文体都能找出与五经之间的源流关系同时刘勰还对五经在文辞方面表现出的特色进行品评分析如《易》旨元辞文言中事引《诗》藻辞谲喻温柔在颂最附深衷《礼》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片言莫非宝也《春秋》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尚书》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它们都为后世各种文体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后来颜之推继承刘勰的基本精神提出夫文章者原出五经的说法他也在古代的各类文体和五经之间找寻梳理源流关系他在《颜氏家训·文章篇》中说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祭祀哀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虽然他的文体归类与刘勰的不完全相同但是从整体而言二人都本着宗经得精神来给各体文章溯源的从此文源五经的说法得到后人的认同并被继承下来孙德潜在《六朝丽指》中对于文源六经说的渊源也作了论述并从《文心雕龙》和《颜氏家训》宗经的思想中得出于经教则一可见六朝之尊经的结论孙德谦在谈到自己对追源溯流的重视尤其欣赏钟嵘《诗品》说其于每一家诗能究其渊源所自对于刘勰和颜之推独识文字之源六经无体不具9评价也较高他提出文源六经的说法为骈文在六经中追源溯流其目的也是本着宗经的思想以提高骈文的地位孙德谦将六朝骈文放入六经中寻找源头发现六朝骈文中与《诗经》中风诗的比兴存在共通点即六朝骈文中的追辞用意深得风诗比兴之旨如刘孝仪《谢东宫赐城傍橘启》宁以魏瓜借清泉而得冷岂如蜀食待饴密而成甜.庾慎之《谢东宫赐宅启》刘勰詹镆.文心雕龙义证·宗经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页78–79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四库全书本子部杂家类孙德谦六朝丽指四益宦刊本.1923年页23孙德谦.六朝丽指.四益宦刊本1923年页23孙德谦六朝月日指pq益宦刊本1923年页4刘孝仪.谢东富赐城傍橘启.骈体文钞.卷三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页6059《六朝丽指》骈文

图片[3]-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姓名丁姗姗(2016年10月21日)-老王博客

图片[4]-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姓名丁姗姗(2016年10月21日)-老王博客

理论研究交垂五柳若元亮之居夹植双槐似安仁之县.谢赍《谢隋王赐梨启》事同灵枣有愿还年恐似仙桃无因留核这三篇文章词句中都运用了《诗经》中的比兴之法所以孙德谦认为六朝文字犹有诗人比兴之遗也可以说六朝文章与《诗经》时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的2.2六朝文章的经世作用对于文人斥责六朝文华艳浮靡没有实用价值孙德谦提出六朝文章具有经世作用进一步巩固六朝骈文的地位孙德谦指出六朝骈文人多斥之浮靡以为文无实用其实不然六朝骈中有些公文如梁武帝《申饬选人表》论选举孔稚圭《上法律表》谈刑法牛宏《请开献书之路表》讨论尊崇经籍王融《上北伐图疏》论武器装备诸如此类凡有涉于朝章国典勒成一书名日《六朝经世文录》此类文章均以骈文形式写成其中内容充实在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都是关系到国泰民安的大事有经世之功用彼菲薄六朝者庶可以关其口矣所以不能对六朝骈文的实用价值一概否定孙德谦还指出虽然也有骈文与世道无关没有太大实用价值但是人有古人因事立文后人为文造事的说法可以知道六朝骈文并非虚构都是因事作文的更何况是有经世功用的文章所以不可以因为文章采用骈体而一概鄙夷否定孙德谦通过文源六经以及文章经世作用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骈文尤其是六朝骈文的地位更好地体现了其骈文理论研究的价值也为其骈文主张打下基础庚慎之.谢东宫赐宅启骈体文钞卷三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页606谢赍谢隋工赐梨启.骈体文钞卷三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页598o孙德谦六朝丽指旧益宦刊本1923年页4孙德谦.六朝脚指.四益宜刊本1923年页3210《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第三章骈散合一的理论主张3.1历代创作上的骈散对峙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骈文理论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骈文理论主要是对骈文产生的探讨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当时的文人注意到了骈文外在形式上的华美六朝骈文走向了极度趋向华丽的极端同时六朝人又强调情的重要性萧统《文选序》引《毛诗序》中语说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成为评价文章的标准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同时这情的抒发也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萧统在《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中提到文典则累野丽亦伤浮能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初唐时期初唐四杰陆贽等人以创作骈文见长至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掀起古文运动中唐时期文章的创作出现了骈散相争的局面但是从总体上看唐代在创作上仍是以骈文为主体的.在隋代以及初唐反对骈文形式华丽内容空泛的观念已经开始形成他们批评骈文过分讲求形式美隋代李谔说六朝文学是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唐代魏征对六朝文学的形式美问题也给予猛烈地批评近古皇王时有撰述并皆包括天地牢笼群有竞采浮艳之词争驰迂诞之说骋末学之博闻饰雕虫之小伎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他把六朝那种重文采追求形式美的风格称为亡国之音到了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的时代王勃还从国家利益出发对六朝骈文作了这样的评价虽沈谢争骛适先兆齐梁之危徐庾并驰不能免周陈之祸同时对于骈文唐代的批评家不仅仅从形式上给予否定还对六朝骈文在思想情感上的倾向性进行了猛烈地批判王勃说文章之道自古称难圣人以开物成务君子以立言见志遗雅背训孟子不为劝百讽一扬雄所耻陈子昂也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o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昭明文选集.卷四.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李谔.上隋岛租革文华书.文苑英华.卷六七九.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魏征.群书治要序.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页6魏征.隋书·文学传序.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2001年页25王勃.上吏部裴侍&B启.全唐文.卷–Jk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启.全唐文.卷–A0.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陈抬遗集.卷一.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ll《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对六朝骈文进行了完全的否定明确地提出了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思想柳宗元批评骈文是眩耀为文琐碎排偶抽黄对白哞瞬飞走骈四俪六锦心绣口韩愈则认为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愈之为古文岂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哗愈柳宗元把学古文当作是学古道的工具为了宣扬古文他们将六朝以来的骈文作为抨击的对象韩愈在评论各个时期文学时唯独对六朝骈文予以批判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驰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他们反对骈文内容空洞无物缺乏政教作用到了晚唐李商隐的骈文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且他对骈文作出了新的界定李商隐重新强调了骈文抒情藻饰的特性他明确的感觉到了骈文受到古文排挤不可能恢复到六朝时期作为通用文体的全盛时期骈文已经降格为一种文体需要有自己单独的名称于是李商隐便根据骈句的特点将其命名为四六他在其文集的序言中说四六之名六博格五四数六甲之取也因削笔衡山洗砚湘江以类相等色得四百三十三件作二十卷唤日《樊南四六》因恳索其素所有会前四六置京师不可取者乃强联桂林至是所可取者以时以类亦为二十编名之日四六乙o由此骈文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名称四六宋代骈文已经不再具备与古文相争胜的资格而是被限制在少数实用性文体中但是这并没有阻碍宋代四六文的兴盛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谈到四六骈俪于文章家为至浅然上自朝廷命令诏册下而缙绅之间笺书祝疏无所不用四六文在宋代成为公文体裁朝廷命令诏册缙绅之间书信往来中便经常使用对于宋代骈文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第八章中专门提到宋代骈文的特殊作风宋代文学作风率趋于散文化不仅骈文为然特骈文其尤甚者抑宗元.柳河东全集.中国书店1991年页214韩愈韩愈伞集.E海古籍出版杜1997年页156韩愈.韩愈伞囊.上海古籍in版社1997年页179o韩愈.韩愈全集.上海古籍lj版社1997年页225o韩愈.韩愈全集上海古籍f版社1997年页202李商隐.李商隐伞集.七海古籍iB版社1999年页192o牟商隐.李商隐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199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籀出版社1996年页50512《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耳宋代欧阳修对四六进行了革新他常常在骈体中参用散体以古文之气势行文而且较少用典不求对偶独辟蹊径在当时风靡一时后来文人纷纷效法如王安石曾巩苏轼等其中苏轼最善于曲折变化他曾自称其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圆苏轼的骈文同样有行云流水的特色骈散兼用富于变化王志坚评价无限曲折以排偶出之势如叠浪机如贯珠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宋代的骈文理论批评也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骈文的写作理论和对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评析与描述上如王锤的《四六话》杨万里的《诚斋诗话》洪迈的《容斋随笔》等元明时期骈文创作趋于沉寂数百年问骈文作家和骈文作品很少而从骈文作品上来看也几乎少有佳作但是骈文却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即在元明杂剧和散曲中多用骈偶文辞它们骈散相间文白杂用3.2清代中期以来沟通骈散的骈文理论骈文发展到了清代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尤其在清代中期以后在骈文创作上出现了不少骈文大家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中提出实则清之中叶骈文方面要推胡天游洪亮吉汪中为三大家胡氏道炼洪氏清新汪氏隽永其他不及也他认为清代骈文作者有追徐庾汉魏骈文的趋势不过成果却未必能超越唐宋但是清代骈文作者的贡献在于能以骈文之真面目示人振兴骈文同时此时的骈文理论也日趋成熟并且开始出现骈散相融的骈文理论主张清代人的文学观念比较倾向于中庸不偏废骈散而是沟通骈散这种骈散融合的观念是在清人的争论中形成并达成共识的3.2.1孙梅《四六丛话》孙梅字松友号春浦归安今浙江吴县人著有《旧言堂集》四卷其中第三卷专门收录其所编撰的《四六丛话》《四六丛话》一书共三十三卷主要收集了以宋代为主兼及唐元的骈文批评资料并对各类文体的源流和性质进行了论述孙梅的《四六丛话》开骈散合一理论的先河书中孙梅倡导文以意为之统宗的原则推扬骈散合一的骈文思潮刘麟生在评价《四六丛话》的总刘麟生冲国骈文史.上海书

店.1939年页94苏轼.答谢民师书.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古籍出舨社2001年页307转引自刘麟生.中国骈文史上海书店1939年页102刘麟生.中国骈文史.上海书店1939年页118《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体思想时说推阐骈文思潮具有特识卷首专论《选》《骚》以明系统总论调和骈散以示旨归在乾嘉骈散两派相争的情况下孙梅不刻意制造骈散对立而是鲜明的提出了骈散合一的主张他在《四六丛话·总论》中说尚心得者遗雕伪以为堆垛无功富才情者忽神思则日空疏近陋各尽所长人更相笑仆以为齐既失之而楚亦未为得也夫一画开先有奇必有偶三统递嬗尚质亦尚文剪彩为花色香自别惟白受采真宰有存o《四六丛话》卷三观乎人文稽于义类古文四六有二源乎大要立言之旨不越情与文而已⋯⋯诗人之作情胜于文赋家之心文盛其情有文无情则土木行骸徒惊纡紫有情无文则重台体态终恧呜环孙梅把骈散之争置换为情与文文与质的关系来讨论并且主张以意为主情文并茂若以堆垛为之固属输辕虚饰纯以清空取胜亦无非臭腐陈言一言以断之惟情深而文明沛然从肺腑流出到至极处自能动人3.2.2李兆洛《骈体文钞》在孙梅所处的时代主张骈散合一的人并不多见但到了嘉庆末年以后崛起了一批新秀如李兆洛等人倡导骈散合一促使骈散合一终于汇成了一股思潮陈子展在《中国文学史讲话》中提到有的以为骈散并尊不宜歧视如曾燠吴鼐孔广森诸人的主张便是有的以为骈文才可以叫做文说是孔子解《易》于乾坤之言自名日文此千古文章之祖且遵之日古俨然要和古文家争文章正统如阮元阮福父子的主张便是有的以为骈散合体不应分家如汪中李兆洛谭献诸人的主张便是总这一时期的骈文家敢和古文家相抗衡和古文家争正统o清代骈文选本大量出现其中也体现出了骈文理论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李兆洛的《骈体文钞》这部选本表现出了清代乾嘉以来骈散合流的发展趋势李兆洛通过编撰《骈体文钞》将他骈散相通骈散融合的观念展示出来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中指出李兆洛从文体进化方面立论主张骈散不分陈义甚高具有相当力量且亦为提高地位设想也为了重视六朝提高骈文的地位论证六朝骈文的存在价值李兆洛从流溯源他通过选文在文学源流孙梅明六从话.卷二十八.嘉庆三年1798刻本孙梅.四六丛话.总论嘉庆三年1798刻本.孙梅四六丛话卷二三嘉庆三年1798刻本.孙梅网六从话卷十.嘉庆三年1798刻本.o陈了-展中国义学史讲话.北新书局1933年页263~264o刘麟生.中国骈文史.上海书店1939年页14214《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上确定骈文的价值并探求贯通骈散的创作出路他在《答庄卿珊》一信中指出《骈体文钞》的意图说今日之所谓骈文者以为不美之名也而不知秦汉子书无不骈体也⋯其弟子蒋彤在《李申耆兆洛年谱》中指出先生以为唐以下始有古文之称而别对偶之文曰骈体乃更选先秦两汉以及于隋为《骈体文钞》欲使学者沿流而溯知其一原圆《骈体文钞》一书中选录的文章多是秦汉之文李兆洛把秦汉文作为骈体的源头正与当时桐城派尊古文为文章正宗相对所以这也就表示古文与骈文同出一源同时李兆洛还提出宗两汉非自骈俪入不可他标举骈文之美将一向被排除于古文文统之外的六朝骈文纳入到源远流长的文章史中促进了骈散沟通李兆洛还指出文章在唐代才开始把古文与骈文分离开来称六朝文章为骈文自秦迄隋其体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俪而为其学者亦自以为与古文殊路既歧奇与偶为二而于偶之中又歧六朝与唐与宋为三文章各体原出于同一源头文之体至六代而其变尽矣沿其流极而诉之以至乎其源则其所出者一也所以骈体与散体也是出于同一源头李兆洛还指出文有骈散就像天地之间有阴阳奇偶方圆一样是不能分离必相为用的所以他选编此书意图是融通骈散相杂迭用从而为文章写作找出一条更为宽广的道路3.2.3刘开包世臣等人的骈散沟通理论清代中期以来批评界出现的这种折衷骈散的倾向与创作界骈散兼行的现状相呼应逐渐奠定了骈文和古文同等的地位同时许多人也渐渐认识到骈文与古文之间不乏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因此在创作中提倡沟通骈散的主张也应运而生刘开可以说是最先要求沟通骈散的桐城派文人回他在创作上对骈散兼收并蓄在古文派内部开始改良在《与王子卿太守论骈书》中刘开比较全面的提出了创作中沟通骈散的问题夫文辞一术体虽百变道本同源.经纬错以成文玄黄合而为采故骈中无散则气壅而难疏散中无骈则辞孤而易瘠.两者但可相成不能李兆洛.答庄卿珊.养一斋文集.卷十八.清光绪四年1878重刻本蒋彤.李申耆先生年谱清光绪十三年1887重刊本李兆洛-骈体文钞·序.卜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页1奚彤云.中国古代骈文批评史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页139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偏废⋯⋯夫骈散之分非理有参差实言殊浓淡⋯⋯文有骈散如树之有枝干草之有花萼初无彼此之别所可言者一以理为宗一以辞为主且夫理未尝不藉乎辞辞亦未尝能外乎理而偏胜之弊遂致两歧始则土石同生中乃冰炭相格求其合而一之者其为通方之识绝特之才乎.刘开认为后世古文家排斥骈文或是骈文家排斥古文他们都不知道骈散之分非理有参差实言殊浓淡所以才会造成冰炭相格的隔阂局面影响了作品的表达文章如果一味追求骈俪就会变得沉滞一味强调散行就会显得单薄所以只有骈散兼用才能两全其美骈文注重语言的修饰以修饰词藻为尚而古文则注重内容的表达注重义理的阐发语言上较朴素平实但是语言和内容在文学创作中都是不可偏废的所以兼行并非不可能清代后期曾国藩包世臣也是提倡骈散结合者曾国藩认为古文以对义理的阐述胜而骈文以表达情感胜理与情都是创作的自然趋向所以应该沟通骈散以反映人心本然包世臣认为是故讨论体势奇偶为先凝重多出于偶流美多出于奇体虽骈必有奇以振其气势虽散必有偶以植其骨仪厥错综致为微妙骈文创作也能展示主体充沛的精神元气他肯定骈文具有凝重表达特点其文章气势比古文更为内敛浑融3.2.4朱一新《无邪堂答问》朱一新不仅贯彻了骈散沟通理论而且还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批评理论他在《无邪堂答问》卷二中对于乾隆以来的骈散纷争进行了解释他指出骈文体格形成于东汉以后而古文的名称则是在唐代以后才得以确立所以文章在唐代以前是不分骈散的秦汉时代的文章能够自然的融合骈散古文与骈文流别虽殊波澜奠二同时朱一新认同李兆洛将汉魏六朝骈散文一同收录《骈体文钞》的做法只有先知骈散之分乃能知骈散之合朱_新认为司马迁源出《左》《国》为散体之宗司马相如源出《诗》《骚》为骈体之宗他们的文章都能够沟通骈散但是后世文人在学习他们写作文章时却有所偏好班扬多学相如崔蔡学班扬而气己渐薄遂成骈偶之体矣⋯⋯有阳则有阴有奇则有偶此自然之理古文参以排偶其气乃厚马班韩柳皆如此今人亦莫不然日由之而不知耳然非骈四俪六之刘开与王子卿太守论骈体书盂涂骈体文卷二道光六年1826刻包世睁包世臣伞集·艺舟双楫卷一黄山出版社1993年朱一新.无邪誊答问卷二域修pq库全书1164子部杂家朱一新.无邪堂答问卷二矮修心库全书1164.子部.杂瘃16《六朝丽指》骈文理论研究谓国朱一新为了贯穿沟通骈散的创作理想对骈文源流的进行追溯并把初具骈俪气息的东汉文作为骈文的标准形态朱一新认为骈文如果拘泥于骈四俪六和平仄相问会使文辞变得生硬导致文章丧失自然和谐的气息3.3孙德谦骈散合一的主张孙德谦提倡骈散合一继承了前代李兆洛朱一新等人沟通骈散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阐述丽辞之兴六朝称极盛焉.夫沿波者讨源理枝者循干.作为斯体不知上规六朝非其至焉者矣唐宋以来各撞其胜.爰适近彦颇亦为工.口3.3.1骈文的源流首先孙德谦对骈文进行追流溯源说者谓东汉以后骈文之体既成此固探源立论其实文之有骈体所从来者远六经百家无不用之试观《易》乾文言云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以及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句句相对而可鄙薄六朝乎有志斯文者当上规六朝以作之准不可逐末而忘其本何则六朝者骈文之初祖也孙德谦认为骈俪对偶的句子早在六经百家诸子中便已经开始出现但是如果追溯骈文的源流应当说骈文作为一种文体形式在东汉时期开始渐渐形成而说到骈文发展最为繁荣骈文文体最为规范编程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仕学规范下载编程规范下载ABS规范下载的时期还是在六朝时期孙德谦认为六朝的骈文在历代骈文中最佳可以当作骈文创作的典范篇章所以若志在肆习骈文则不可不宗师六朝回写作骈文当以六朝文为轨范取法六朝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