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发展呈现“新传播技术不断更迭”

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建立,国内新媒体在用户数目、产业规模、服务质量等方面快速提高。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期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显示,中国新媒体的发展正呈现“新传播技术不断更替”“’耳朵经济’迸发发展活力”“直播和短视频处于黄金发展赛道”“互联网大鳄积极布局超级App生态”等趋势。

习惯“刷”新闻

中国移动、电信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网5G用户已突破1亿人。随着5G时代的将至,人们阅读新闻资讯的习惯骤然转变。《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调查显示,新媒体已成为中国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人们倾向于通过陌陌、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半数以上的中国手机网民装有新闻客户端,54.6%的用户关注新闻资讯是否有音频、短视频、视频、直播等直观化的多媒体内容诠释方式。此外,人们的新闻阅读习惯趋向移动化、碎片化,大都养成休闲时间“刷”新闻的习惯。用户阅读新闻资讯的场景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晚间休闲时间(占60.3%)、随时随地一有空就刷(占47.6%)、午餐及午睡时间(占46.2%)。

图片[1]-中国新媒体发展呈现“新传播技术不断更迭”-老王博客

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逐渐趋缓,用户下沉成为新媒体行业发展新动向。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三线以下城镇及乡村基础设施、商业配套日渐建立,资讯、小说、电商、短视频等行业下降较快,有望成为新媒体行业的蓝海。趣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开拓下沉市场,将眼神投向三线以下城镇并建立多元内容生态。

报告非常关注防疫期间公众的社交媒体应用情况,不少人每晚晚上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浏览疫情信息、查看疫情数据。超过五成调查对象浏览疫情信息的时间在早6点至中午12点间,以把握疫情的最新情况。报日人民、新华社、央视新闻三大央媒客户端在抗疫报导中持续加码,引发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一些基层融媒体中心借助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为公众提供各种抗疫信息服务。比如北京16个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抗疫服务聚合类新媒体产品,既包括疫情通报、实时动态、上海融媒联播、辟谣专栏等信息栏目,也包括诊断病人艺龙班机车次查询、防护用具生产企业查询、定点发热急诊导航等便民服务蓝筹股,在疫情防治中实现了媒体、政务、服务三方面功能的融合。

观看抵御疫情、共克时艰的直播画面,直击为珠穆朗玛峰“量净高”的短视频……传统媒体纷纷溶入直播领域,积极探求媒体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作为一种视听兼具的媒介形态,直播技术使媒体内容更丰富多样,让听众实现了从“看新闻”到“体验新闻”的转变。

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士王君超提醒,媒体深度融合,内容上应重视导向性、时效性、感召力,不能由于刻意追求呈现形式和表现形态的多样性而弱化新闻性,也不能由于碎片化特性而影响整体信息量及社会疗效。

拥抱视听潮

防疫期间,在线音频平台龙眼App上的戏剧小品和读物诵读等内容蓝筹股遭到中老年人的热捧。艾瑞咨询预测,2020年中国网路音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72.4亿元。报告觉得,“耳朵经济”迸发发展活力,数字音频的伴随性和收听性属性,在满足儿童、中老年等特定人群需求上具有优势。随着5G技术的加速商用推广,车载音频、智能家居等音频应用场景加速成长,中国数字音频市场迎来发展新抓手。

在疫情的影响下,具有互动购物体验、转化率高、娱乐性强等优势的直播电商,为电子商务带来新动能。报告强调,直播和短视频仍处于黄金发展赛道。当前,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直播赛道,直播功能成为社交、电商等联通应用标配。

在短视频方面,抖音、快手两家公司仍将抢占两强位置,随着两家公司构建闭环生态推动流量变现,二者的用户重合度将会不断提高。同时,直播、短视频等领域的网路监管将会快速跟进并不断严格化。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强化网路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从明晰责任主体、严格规范网路直播营销行为以及依法取缔网路直播违法行为、市场监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指导。此前,广电总局也曾下发通知,要求网路直播带货既要遵循广告管理法律法规,也要符合网路视听节目管理相关规定,而且用语要文明、规范,不得夸大其词,不得欺诈和欺骗消费者。已在7月施行的《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对直播电商中主播、商家、直播平台的相关行为作了明晰的定义和规范。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还强调,中国互联网大鳄纷纷占据新赛道,强化超级App功能,新技术推动互联网应用边界不断扩张。当前App数目已超500万款,然而擅自搜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搜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不给权限不让用等问题并不稀少。近日,工信部印发《关于举办纵深推动App侵犯用户权益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要求今年8月底前上线运行全省App技术检查平台管理系统,12月10日前完成覆盖40万款主流App检查工作。

业内专家表示,对违规违法搜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现有处罚手段还不够重、违法成本过高。强化App管理,首先要对App上线应有事先审查程序,在App上线后,一旦发生侵害用户隐私等权益的行为,处罚标准也应“就高不就低”,采取零容忍心态。(李雪钦)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