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区调查问卷引学生困惑家长担忧:建心理档案

这两天,一条消息在网上刷屏,成为热议话题。“上海长宁小学生自杀问卷”的话题引发了争议。

“过去一周,你为自杀做的准备如何?”

“在你最沮丧和最沮丧的时候,你是如何准备自杀的?”

这一系列问题出现在上海市长宁区一所小学的心理健康问卷中,多处涉及“自杀”的问题引起了家长的不满。

在另一份互联网家委会发给学校的推荐信中,提到了家长质疑问卷的不合理性。完成问卷后,一些儿童对自杀的兴趣不减反增。

11月18日下午,上海市长宁区委宣传部透露,目前教育局正在调查中。今天上午,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就此事发布了通报。教育局已要求停止问卷工作。经初步核实,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及教育局相关部门未对问卷内容进行严格核查,造成学生困惑和家长担忧。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对此深表歉意。

众所周知,教育部近日对全国政协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建议》作出回应。回应中提到,“抑郁症筛查明确纳入学生健康检查内容”,建立心理档案,评估心理健康状况,重点关注异常结果。

可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备受关注。网上有报道称,上海市长宁区也在响应这一政策。其实这个心理健康测试问卷的初衷是好的,也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只是在操作层面存在“问题”。

不得不说,心理健康问卷作为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种方式,是非常有意义的。然而,大规模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涉及学生隐私,内容敏感。确实需要谨慎,把握尺度。

什么样的心理健康问卷适合进入中小学校园心理测试题目常见的排列方式包括,真的对学生有益吗?北京丰台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程忠志与圆桌编辑分享了心理测试问卷的编制方法。

程主任告诉教育圆桌会议编辑,心理健康测试问卷在量表的科学选择和测试的规范上需要更加谨慎。

程主任提出心理测试的四项原则:

第一:问卷选择很重要。目前,心理评估提供者众多,衡量抑郁症的量表也有很多。如果选择不好,就会产生副作用。选择测试量表后,应进行测试测试,确保问卷符合中小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不同年龄段需要设计不同的问卷,对于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说是不同的。

第二:考试前必须征得家长的知情同意。学校应动员并告知家长考试的意义和目的。

第三:学生的大规模心理调查不适合直接使用“诊断量表”

1、学生的心理测试要分两步进行,不能“一刀切”。面对大规模的学生心理测试量表,应先使用普通量表,并进行全员监测。例如,可以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最近是否与同学发生冲突,以及他们的家庭中是否发生过对他们影响较大的事件;可以用一个量表来了解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是否能自己解决问题;你也可以使用社会支持系统量表来了解学生在遇到情绪困难时是否可以找到可以倾诉的人,或者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家长、老师和同学。” 这些是比较温和的评估量表,不涉及敏感问题,但可以了解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这些量表适用于一般测试。”

2、如果在普通考试中发现学生情绪状态持续不佳,身边发生了大事,学生自身心理韧性不高,没有对象可以倾诉和支持,他可以进入第二步,第二阶段,只有这些学生可以使用诊断量表,但使用时要谨慎,要结合心理老师和心理学家的实际观察,最后给出初步的评估意见。

第四:测试量所涉及的周期不宜过长,测试结果要快出炉

程主任介绍,心理测试要科学实施和解读。一般试卷所涉及的时间不应超过两周。例如,问题中提到“您在过去两周内遇到过任何重大问题吗?” 而不是“您在过去一年中遇到过什么重大问题吗?”。时间过长会使测试结果毫无意义,可靠性降低。有的学生曾经有过,但很快就消退了,不构成心理问题。同时,考试成绩要在短时间内公布,否则会耽误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及时干预。

圆桌的小编也在我们北京的中小学了解到,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对学生的心理测试应该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测试结果对学生严格保密。

“一般情况下,所有学生的心理测试都是非常谨慎的,很容易不去做。因为这涉及到学生的隐私,很可能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担忧和猜测,只要进行测试就可以了。” ,在进行之前必须告知父母并征得其同意。” 一位中学心理学老师和圆桌编辑还原了学校在疫情期间做过的全校心理健康测试流程。

一是问卷采用权威、制作精良的量表,内容由专业人士设计。

同时,学校将针对本次心理健康问卷在校内组织专题培训,教师和校领导必须参加。例如,如何保护学生的隐私,教师如何进行调查,以及通过什么渠道通知家长。

另外,问卷调查结束后,问卷调查结果不会通知学生,只有心理学教师等专业人士才有权查看结果。

另外,心理老师告诉圆桌主编,心理测试只是初步筛选。如果发现学生数据异常,心理老师会进一步与班主任面谈,与学生协商。孩子不会因为一个简单的结果就被判定为精神异常。问卷只是一种参考方法。

另一位每学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的学校心理学老师告诉圆桌编辑,学校每年都使用MHT量表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试,对学生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都会根据学生上一年度的整体情况,改变心理调查的内容,如对学生幸福感、家庭环境、心理适应力、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心理调查。抑郁症测试。

老师坦言:“为了不给学生造成负面暗示,学校在抑郁心理测试的调查中把抑郁测试的题头改成了情绪测试量表,这张表难免会涉及到自残等话题。”但这都仅限于情感、思想等层面的问题。它只反映了趋势。”

当发现学生有抑郁症状时,心理老师会根据测试结果和访谈确认孩子的情绪状态,然后根据孩子的反馈与班主任沟通,在保密的情况下,班主任会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心理学老师还将设计归因方法、成长思维、情绪调节、职业规划、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系列课程,帮助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对于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干预,进行家长访谈和干预。如果有特别严重的问题,会通知家长心理测试题目常见的排列方式包括

在圆桌编辑的了解中,不少老师坦言,目前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有些严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发布,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其中主要抑郁症占2.@ >0%。

【暗示】

父母如何发现自己的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

丰台二中心理老师刘海莲告诉圆桌编辑,学生心理问题其实是有一些表现的。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有以下问题,要及时与心理老师沟通咨询。

1、 长期的自我否定和无法自我接受。

2、孩子长期抑郁,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

3、过度的情绪反应

4、无法正常接受现实,逃避现实,无法接受现有的生活和身份。

5、无法接受自己作为学生的角色,无法正常参加集体活动,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

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灵?

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及时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在家庭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为一些共同的家庭时光注入更多的情感。身体。增强学生的精神活力。“孩子的心理能量比较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不容易崩溃。” 刘海莲老师说。

如果孩子有心理问题,要及时和心理老师沟通。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就要积极到专业机构寻求治疗。

学生如何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北京十八中陈文峰老师:有自己的爱好和爱好,当学生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的意义和价值感会帮助他们调节心理。多运动,运动可以改善抑郁和焦虑,运动可以调节前额叶皮质中的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使我们心情愉快。如果遇到问题,应该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比如告诉你的老师和朋友。学生还可以通过记录感恩的三件小事,记录自己的成就,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如果超过两周的自我调节不能缓解情绪困扰,请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目前,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都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要求,非常现实,需要在工作中加强。” 程忠志还向圆桌编辑透露了目前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困难。

第一:中小学心理课要全面开课,这对于发现和预防学生心理问题非常重要。有时老师的话或同学的观点可以帮助一些同学摆脱不良情绪和情况。同时,学校也要做好校园心理疏导和辅导工作。“心理测试可以做,但不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必不可少的方法还是学校的日常心理课和心理辅导。”

第二:学校必须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心理课必须由专职心理教师授课。但目前在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的人手不足。

第三:补充区域心理咨询团队非常重要。目前,北京市致力于构建市、区、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区级心理咨询资源的配置非常重要。当学生面临心理危机需要干预时,区级心理咨询师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指导和监督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第四:学校不仅要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学校的班主任、学科教师、校领导也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都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课程辅导,营造校园环境这是对所有员工的培养。

第五:家长的意识也要增强。在很多情况下,父母的注意力不集中也是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有时孩子自己也希望去心理诊所或专业机构看病,但家长不同意,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文/北青-北京今日头条记者吴文娟(部分内容撷取自网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吴文娟

编辑/毛茸茸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