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刷播放量平台自主下单 _ 刷赞快手推广网站便宜 ,快手免费刷50个赞

年轻人继续从QQ“毕业”,年轻人继续“进入”

文字 | 王玉娟

编辑 | 于乐

作为一个22年的互联网化石级产品,QQ仍有6亿月活跃用户。这在更新迭代速度以天为单位的互联网世界中,无疑是另一种选择。在微信成为国家级社交必备软件多年后,QQ仍然拥有可观的用户群,始终占据着自己的位置。

QQ是一个诞生于上世纪的“老古董”,但它永远属于“年轻人”。百度指数显示,QQ在19岁以下和20-29岁这两个年龄段中比微信更受欢迎。

这款社交软件的最初用户出生于70、80年代,当时他们还很年轻。进入职场后,这些人从QQ“毕业”了,但新一代年轻人还在“入学”,把QQ作为人生第一个社交软件。

一个千禧一代的用户,把QQ当成了自己的净土。聚集在QQ上的都是同龄人,只有真实的自己,没有烦人的工作。QQ为他们与成年人之间的复杂世界搭建了一道幕墙。

40多岁的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士认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对QQ有亲和力。“毕竟QQ有20年的用户关系链,一时半会也舍不得。”

资深产品经理、《产品觉醒》作者李泽成认为,QQ目前的用户群还包括下沉的中小企业和传统国企的老板和员工。在这些群里,QQ已经消化了飞书、钉钉等没有接触过的办公软件。下沉和长尾市场。

为了探究还在使用QQ的人群及其背后的原因,我们采访了一些QQ重度用户、资深产品经理和互联网技术观察者。

拥有手机之前,学生先有QQ

今年考上研究生后,李崇福才意识到微信已经成为主流。大部分老师只用微信,学生很少找QQ好友。

他在厦门度过了他的中学时代。配备班级的电脑默认关机时将新下载的软件全部删除,而QQ是预装软件,于是养成了用QQ传文件的习惯。“现在厦门大部分中学还在用那种电脑。”

在他看来,微信离不开手机,QQ已经成为很多青少年使用的第一个社交软件。家里上中学的表弟几乎只用QQ,活跃度不比当年差。“必须用手机用电脑登录微信,中学生用QQ登录,直接输入密码更方便。”

他的微信只加了外卖店老板和他的实习生,一共100人。在QQ上,有他从小的社交网络,还有一群相识十多年的同学。“大家都没有在一起了,但还是有互动,聊得真好。”

在采访年轻人时,苏图研究院原院长丁道士也发现,年轻人还是比较习惯用QQ与朋友交流。微信被视为工作环境中的产品。

一位从业7年的互联网产品经理认为,QQ既有熟人的社交互动,又有陌生人的社交风格。它是开放的,适合年轻学生。

学生的社会关系还不稳定,更不饱和。作为一群人,学生有更多的社交可能性。他们周围的人数稳定而庞大。几乎不可能知道二级和三级关系。

QQ为用户推荐“你可能认识的人”。这些人与用户有一些共同的朋友,也可能在同一个QQ群里。在个人信息卡中,可以查看自己的基本信息、共同好友的数量、发送添加邀请,满足学生“扩表”的需求。更多学生直接在QQ空间发“扩展专栏”聊朋友,社交热度满屏。

年轻人喜欢探索,喜欢更多的可能性。QQ的花哨功能正好满足他们的需求。姚硕和女友保持着用QQ交流的习惯。考研无聊的时候,夫妻俩和QQ小兵组成了一个群。QQ小冰是微软小冰与腾讯QQ合作开发的一款QQ群机器人。“依托QQ小冰,缓解备考期的压力。” QQ的新功能一出来,女朋友就过来告诉他,两人一起试了新功能,这也成了两人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

社会关系稳定的成年人更喜欢舒适区,适合比较封闭的微信。微信经常向用户强调产品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这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关。产品语气是,社交性较差的QQ,不承诺社会责任。以比赛为例,QQ是场地和设备,微信除了场地和设备,还要充当裁判和志愿者。

学生在使用QQ时,比较陌生的人先加QQ,熟悉后再打电话,用更强的社交方式固化。在纯粹的学生社交互动中,连接与否几乎完全取决于好恶,这与成年人复杂的权衡完全不同。被要求微信很难拒绝,但不加QQ,找个理由打过去也不难。

图片来自微博网友

青少年可以在QQ上找到私人社交场景。他们在QQ上和自己喜欢的朋友交流,维护自己的小圈子,将自己与成人社会隔离开来,也将自己与长辈的压力甚至同龄人的压力隔离开来。微信“可能是为了社交而社交”,充满压抑感。

互联网科技行业资深观察家潘栾认为,纯粹的社交从来都不是年轻人的主要诉求。小时候放学回家做三件事:做作业、打开电视、玩电脑,对应了青少年的三个核心场景:教育、娱乐、游戏。

2019年,李崇福开始玩战略网游。游戏组之间必须相互沟通,才能赢得赛季最后的胜利。为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游戏转账诈骗,国家规定网络游戏中不得使用二维码,游戏群选择可通过搜索群号建立的QQ群。

直到本科毕业,网络游戏的微信群只有三四个,QQ群也有几十个。群里不乏跨国公司老板和华侨,很多人聊着天,成了朋友。有人因为游戏把QQ丢回来了。“玩游戏多的人,基本都有QQ。”

青少年聚集的粉丝圈也更倾向于用QQ群“回应”(为偶像加油)。1998年出生的姚硕,在微博上的粉丝只有100多万,名气也没有那么大。专辑发行当天,粉丝自发成立QQ群,为专辑的销售募款。不到10分钟,人群筹集了1万元。

这群人大多是还在上中学或刚上大学的人,他们喜欢同样的偶像。QQ是默认的社交软件。粉丝们经常谈论音乐和团里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非常了解彼此,非常感动。”

微信是A端,QQ是B端

上大学后,年轻人被迫转用微信,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化过程。

姚硕有一种明显的被困感。他其实不是很喜欢微信,经常骂微信垃圾,但他还是得用,“社交,一定是最方便用户最多的。” 大学毕业时,他的微信和QQ的使用时间比例是2:8。变成4:6。

然而,许多年轻人在将注意力转移到微信后仍然使用QQ。李崇福发现,即使点赞、评论等互动量越来越少,“但仔细一看,还是有不少看点的。”

李泽成认为,微信和QQ这两款产品,满足了不同用户社交、交流的不同需求。微信刻意避免继承QQ的设计思路,从头开始。微信取代或淘汰QQ的说法不能成立。

腾讯建微信的时候,QQ还是蛮大的。再开一个炉子,是为了占领移动社交新战场。QQ虽然有手机端,但是兼容PC功能,容易变重,很多专业人士认为QQ不是日常工作应该使用的软件。

在互联网行业,留着QQ邮箱的求职者一度会被公司认为不专业,“感觉这个人有病”。从主流和精英的角度来看,QQ不是一个严肃的产品,不适合严肃的场景。

随着求职者越来越多地选择保留手机和微信,邮箱的重要性逐渐下降,求职者保留QQ邮箱不再面临嘲笑。在QQ的带动下,QQ邮箱依然是邮箱产品中日活跃度最高的。

李泽成认为,QQ有一些微信多年来从未超越过的功能。

比如QQ允许多个独立的身份并存,一个人拥有多个QQ号码是很常见的。如果不使用红包,则不需要实名认证。QQ还可以在电脑端和手机端同时接收多个账号的消息。大人可以用这个来展现生活的B面。

微信在设计上对多重身份有很多限制,不鼓励小号。用户无法同时登录两个微信,退出时根本收不到消息。

借助QQ多重身份的共存,李泽诚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分离。他仍然是QQ的日常活跃用户,经常使用4个QQ,“QQ随时在线”。

图片[1]-快手刷播放量平台自主下单
_
刷赞快手推广网站便宜
,快手免费刷50个赞-老王博客

QQ群管理的便捷性也得到了社区运营商的称赞。从2013年到2016年,李泽诚是QQ上的一个陌生人社区。“一个人可以管理500或1000人的团队,非常方便。”

日志和聊天记录可以保存,群成员来来去去,无论什么原因,都可以存档,方便检索。在电脑上查询聊天记录非常方便,QQ可以拉出很多窗口。但是微信是基于手机操作的,只有一屏可以检索。“查聊天记录真的很累。”

QQ还支持内容协作和大文件的传输和存储,让通话和开会非常方便。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和传统国企使用QQ作为办公软件。QQ已经消化了飞书和钉钉没有触及的大部分下沉和长尾市场。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QQ的花哨设计也被一些成年人所接受。李泽诚不觉得麻烦。PC端QQ为全血版,功能齐全。移动社交模块更加人性化。他只使用社交网络,其他都手动检查。早年的兴趣部落和后期的QQ集锦都没有保留。“它和20年前基本一样,但界面更好。”

毕竟,社交软件还是用户的决定权,体验的本质是关系链的质量和认知水平。是否造成骚扰取决于消息的发送对象和发送频率,内容本身影响有限。“如果一个产品没有给用户自主权,被迫每天接受信息,那么用户肯定会留下来。” 李泽成解释道。

也有年轻人做出同样的选择。李崇福并不经常使用QQ的新功能。如果每天群里都有图,觉得被骚扰了,退出就好了。如果朋友让他每天砍,他会被拉黑。

QQ公域流量行走时,用户使用同一套身份。抖音也是一个拥有唯一ID的软件。如果用户想在抖音直播间加人,可以直接查看首页。除非主机特意阻拦,否则公域流量基本可以畅通无阻地交换。

微信的初衷是作为一个移动通讯产品,微信用户不希望出现任何意外中断。因此,微信在权限控制上非常严格,只允许用户通过绑定的手机号、QQ号或微信ID进行搜索。如果开启隐私设置,对方几乎不可能直接发起通信。

用户在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留言不会显示自己的ID,也不能互相添加好友。QQ的设计思路更多的是考虑社交场景和全面用户身份交换的需求。QQ群是开放的,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关键字找到。

QQ是熟人、半熟人和陌生人的组合,更有利于社交。人们在这里可以轻松释放成年人的社交压力,一夜之间得到喘息的机会。

一些陌生环境的存在已被证明有助于社交产品。早年的QQ聊天室鼓励用户走出房间直接交流。微信起步初期,关系链密度不够,还利用“抖音”等陌生人社交方式帮助产品扩张。

早期的手机QQ消息页面

私人和开放

在社交软件的频谱中,如果QQ的一面是微信,另一面是陌陌等陌生人的社交软件。

唐嫣在2011年创立陌陌时,初衷是“想要还原QQ早些年开放社交最好的一面”。那个时候QQ是默认的社交软件,手机产品基于位置找人是一个新的创业机会。

潘栾认为,陌陌早年做的比QQ好。他十几岁时第一次使用QQ的典型场景是搜索和添加朋友,选择性别,城市,年龄,是否有相机。聊了半天,他问能不能看看他的照片或者视频。大多数时候,其中一方必须目睹死亡。陌陌最初公开了以上所有信息,基于地理位置随机匹配,“避免不必要的诱惑”。

唐嫣的初衷让姚硕想起了QQ空间的漂流瓶,这是他心目中最开放的QQ社区。漂流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网易云音乐,写下了小学生无处表达的想法,“真是一堆很幼稚的词。” 那些话是顺着漂流瓶带给陌生人的,他们的思想没有泄露的危险。.

自1999年QQ诞生以来,20年过去了,人们的社交习惯和对社交产品的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期与陌生人的在线社交互动是情绪化的。70后多代人阅读的第一本网络小说是蔡子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您经常可以看到十多年前的在线约会新闻。

后来这些东西破灭,变成了对效率的追求。从最初选择地区、年龄、性别、有无摄像头到加QQ好友尴尬聊天,到陌陌根据地理位置推荐陌生人,到探探的附近和相互认可的相遇,到去年的视频强调实时体验社交,“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大家的尝试越来越具体,社交互动的路径越来越短,用户的目的越来越强。” 潘冉说道。

如今,陌生人的社交已经进入了一个直截了当的时期,即用户的目的更简单,都争先恐后地约会或寻找伴侣,省略了“爱”的部分。社交产品的关键是做好用户分层,提高匹配效率,放照片,教育,工作,然后开始聊天,焦点变成快速满足。

姚硕在微信上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这是他比较社交的一面。发朋友圈要考虑内容是否会给别人带来不适,“照顾别人很麻烦,一一屏蔽。”

陌生人社交软件是另一个极端。现实中的朋友被孤立,社会上熟人的压力在这里消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直接暴露出来。许多人放任自流,性和暴力内容充斥着他们。

在微信和陌陌之间,QQ 处于隐私和开放的模糊地带。该属性为其提供了更大的用户群和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

危机与实验

然而,QQ并非没有危机。

丁道士认为,QQ靠的是历史积累,从表面上看,用户量在社交圈中占据第二位。但综合能力却难以匹敌快手和抖音的飞速发展。

QQ 留下了年轻的刻板印象。给QQ会员充值后,打开好友聊天对话框,首先进入QQ厘米秀的动画qq刷好友人数,“特效后可以打字,特别烦。” 这种幼稚的设计,让姚硕“受不了”。

在姚硕看来,QQ会员的诸多功能,大多满足了用户炫耀和可比性的欲望。中学生更喜欢QQ会员下的功能,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自己很厉害。“会员是把双刃剑,赋予了很多特权,使用起来更方便,但却助长了社会不应该有的过度比较和特权意识。”

微信成为腾讯掌门的十年间,内容娱乐——公众号、视频号的深度消费场景逐渐完善,微信支付成为国家级功能。QQ历史上的峰值用户渗透率也是今天的微信无法比拟的。

工作协同的优势也被专攻办公领域的飞书和钉钉超越。早年用QQ创业的李泽诚,如今已经用飞书接替了自己的团队。飞书更关注团队的需求。如果团队是一群聪明、自我驱动、善于协作的团队,“那么你使用飞书是绝对正确的。”

丁道士分析,从长远来看,QQ的整体影响力会进一步降低。但这并不影响QQ对腾讯的重要性。

QQ是腾讯的试验场。“有哪些新功能需要尝试?先看看用户在QQ上的反应,再决定是否推送。” 李泽成说道。

对于一些新功能的探索,QQ用户的接受度更高,而微信用户则更容易将其视为烦恼。比如双击微信头像“拍照”功能,“大家都讨厌”姚硕说。

QQ 更负责提高用户留存率和体验。李泽成认为,任命腾讯游戏业务负责人姚晓光负责QQ,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娱乐化和游戏化。一些新的实验,包括元宇宙,也很可能先从QQ开始。

微信代表着腾讯的企业形象,其产品经理张小龙在设计上也趋于保守谨慎。多年登上国家级社交应用榜首的微信偶像包袱沉重,新功能推出的影响过于广泛和不恰当。

QQ从不开发布,不讲设计理念,很少做太高调的动作,也没有承担太多的社会责任。“让一个功能不受欢迎,然后撤回,这可是大事。反正已经是牛夫人了,浓妆艳抹,言行不一,出众也无所谓。” 李泽成心想。

微信搭建的严肃社交场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原有欲望的满足。一些用户最喜欢和美女跳舞。如果他们在微信视频账号上消费这种类型的视频,点个赞被朋友看到会很尴尬。这让微信无法抢占短视频时代的潮流。

QQ有短视频窗口和直播功能。用户可以在QQ内完成内容消费,不用担心被熟人发现。“只是我没有做太多,消费质量无法保证。”

作为很多用户每天解锁手机都会打开的产品,流量池是QQ最大的价值所在。仅以QQ为产品,对盈利的想象相对有限,更多的是与多种独立产品联动探索商业化。除了产品本身,QQ音乐、QQ阅读等一系列孵化产品也有很多盈利方式。

李泽成并不看好QQ的创新空间。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精英行业,QQ现有团队相对老化。“每年通过学校招进腾讯的年轻人qq刷好友人数,可能更符合规范要求,更精英化,但创新意识上存在问号。”

但是产品本身就是死物,怎么用就看设计的人和用的人了。在创新薄弱的时候,只要大产品不妨碍用户、不违法违规、不破坏产品生态,地方创新还是有机会的。

中国市场够大,国家人口多,文化包容,分层够多元。总会有大产品没有覆盖的场景。一个社交软件只要能在广阔的市场中为部分用户提供一个合适的小环境,它就可以继续寻求生存空间。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