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角的下一代产品——既有单点的好用赘述

独立的时间越长,越能感受到印象笔记是Libra的产品——非常注重平衡,保持硅谷的全球视野,顺应当地风土人情,激发创新精神,关注经验积累,印象笔记也为C端个人用户和B端企业团队用户提供知识管理和协作产品和服务。

印象笔记2012年进入中国后推出的产品与全球其他地区相同。直至2018年6月,印象笔记在获得印象笔记全部源代码及其他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独立重组。加快你的跑步速度。三年过去了,连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保持着独特的“平衡”,在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上高速前进。

这一次,Evernote 带来了新的平衡——无论是单点点击的易用性,还是 All-in-One 平台的完整性。

New Verse:下一代一体化产品

36氪:你们即将在12月16日的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一款名为Verse的新品,不知道你们先介绍Verse方便吗?

唐毅:Verse的slogan是“All-in-One space for your life’s work”,这和印象笔记最早的slogan“your life’s work”是一致的,但是当时这个词的中文翻译不一样,变成了“你的工作空间”。

关于印象笔记和印象笔记的继承故事我就不赘述了。 2018年,印象笔记在自主开发后发布了一系列产品,比如toB的印象团队、基于工具的产品扫描宝等,而Verse也是这一系列工具的新创新和升级。这些产品代表了从美国到中国再到世界的创新趋势。

Verse 是 Evernote 以全球视野为您带来的下一代产品。

36氪:为什么说是次世代产品,次世代产品有什么特点?

唐毅:Verse是一个平台级的产品,同时服务于toC和toB。适用于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符合国内外用户的使用习惯。它还具有单点突破和一体化产品的特点。 Verse 是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处理平台。

从印象笔记到印象笔记,从外资公司到独立运营,印象笔记已经走过了9年。我们对硅谷创新产品的形式有深入的思考,对中国市场有足够的研究和积累,所以会有更多独特的观点和判断。这也是我们想在这次大会上传达的信息。

印象笔记最早以多终端笔记和知识管理产品的形式进入中国。现在,个人信息处理、个人知识管理、企业知识管理、企业协作等国内外市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个典型的迹象是:文档从本地到云端,个人和组织之间的知识管理互通,企业端通过无代码和低代码部署,支持灵活的工作流构建。

当上述变化发生时,印象笔记希望借助全球创新产品再次引领工具生态。

36氪:你做了哪些创新?

唐毅:有几个点是全球标杆的。

首先是多格式多模态的同页兼容操作。在编辑过程中,单个文档或页面可能难以满足所有表单的编辑需求,而 Verse 可以在同一页面上实现多格式操作。音频、视频、表格、文字、图片可一键灵活编辑,演示形式也可灵活切换数据库、看板、甘特图等多种形式。

还有多个级别的无限链接。在构建知识库的过程中,需要导入和管理大量的内外部链接。 Verse 在连接和集成的能力上远远优于之前的工具。

还有几点是世界领先的:

首先,更优雅、更灵活的视图和排版。在一个页面上,你可以不拘泥于图文混合格式,实现自由、灵活、美观的布局,甚至通过Verse自动完成布局。

第二,支持复杂标签和智能标签分类。个人知识库以多层标签的形式再次汇总整理。

第三,智能个人智能知识图谱。通过自动语义理解和标签、链接、注释以及内容提取、智能连接和推荐,将内外部内容呈现为个人知识图谱。

第四,在企业解决方案的构建上,我们通过Verse采取无代码和低代码的形式,帮助企业灵活构建流程。

第五,在跨平台整合能力方面,Verse可以跨平台联动。例如,当用户在腾讯会议上发起会议时,会在 Verse 上自动打开会议记录。这背后是我们强大的生态合作能力。本次大会,我们还将公布与腾讯大会、百度网盘等重要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计划。

第六,知识和信息的直接连接和服务。这是针对特定行业和特定人群的功能,如法律、媒体、科研等行业。我们会将特定人群关注的不同内容和信息推送给用户。

第七,硬件同步。我们会将印象笔记的智能文具、智能穿戴等智能硬件设备与 Verse 无缝对接。

也就是说,我们这次的大部分功能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是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产品。

除了产品,我们业务线的发展也是我们全球化进程的证明。现在印象笔记的代码量是印象笔记的四倍。 Evernote 60~70% 的新功能在 Evernote 中是不可用的。印象笔记的新功能和新产品已经具备了独自出海的能力。

多合一还是单点命中?

36氪:你刚才提到新产品有很多点。这实际上是您的 All-in-One 布局,在一个平台上实现所有功能。但这个领域一直存在一个悖论,究竟是做单点爆款产品占领用户心智,还是做一个大而全的平台。你是怎么选择的。

唐毅:首先,我不认为单点命中和All-in-One是矛盾的。单点爆款和All-in-One策略适用于不同场景、不同行业,并不是绝对的。

印象笔记过去推出过很多单点点击,从一个应用发展到十几个应用,其中不乏单点点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扫描宝,它只有单点扫描功能,但在扫描应用中排名第二。印象笔记应用本身也是单点爆款,用户数量和收入指标每年还在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

36氪:听起来我们更擅长做单点炸药。您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制作 All-in-One 产品?

图片[1]-全球视角的下一代产品——既有单点的好用赘述-老王博客

唐毅:Verse是一个跨越c和b两端的一体化产品。

C端有单点爆品是很正常的。在单一场景中,有一些入门级产品允许用户完成后离开。这是合乎逻辑的。但对于信息集成平台,用户需要的是更智能的功能、支持多模态内容的能力、流畅的连接过渡、多人协作等等。这些场景在C端需要的是深入的All-in-One产品,一个中心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完全不兼容单点爆款。

当然,B方也有单点突破的机会,必须从行业入手。我们认为,法律、媒体、科研、投资、金融等行业都有其特定的行业属性,同时也有一个共同点——对知识的强烈需求。参考美国市场,toB单点命中还是很多的,只解决了企业业务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因此,许多企业使用了数十款独立的SaaS产品,这也将给使用这些产品的人带来实践经验。陷入困境的员工。随着全球市场的并购越来越多,生产力工具的整合再次成为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通过平台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36氪:大厂应该也已经在做All-in-One了吧?因为有API,应该更适合做吧?

唐毅:大厂也看到了All-in-One的机会,但有两点需要注意:

首先,国产一体机不是在形式上挖掘和超越,而是更多地学习和模仿。但Verse对下一代有深入的思考,因为我们有硅谷的基因和全球视野,相信在下一代信息处理平台上,我们不仅要能够编辑文本、连接文档,并在多人之间进行协作。只支持在线环境……等等,大家都觉得。

第二,国内市场呈沙漏状。大量小企业有需求,但难以回购,生命周期短。大企业的需求不标准,很多企业想私下部署而不是SaaS。

ToB、toC 还是 toT?

36氪:国内有一些厂商在toB领域已经率先实现一体机,但市场反馈可能并不乐观,不受欢迎的事情经常发生。这起事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跟大厂本身有关,还是跟All-in-One有关,还是跟中国的环境有关?

唐毅:前段时间,我和一位非常资深的toB行业专家交流。他提到了一点,就是做企业服务,最重要的是在对行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去服务刚需,这样企业才会愿意付出很多。对于B端业务,在国内很难单点突破,因为不能只考虑业务属性,指的是招聘、员工入职、任务分配等一般业务属性;更重要的是要综合考虑行业属性。 .

此外,我们在做 toB 业务时要避免居高临下的态度。有的厂商觉得自己是在拿出最好的产品和技术,为行业提供价值,会尝试教育企业,但未必能满足企业的核心需求。我们认为,成为一名 toB 需要低调的头脑。在B端的语境下,我们会比较忌讳说“讲道”这个词,因为toB业务的本质是为企业服务,为企业提供价值。我们会鼓励自己,而不是简单地接受C端模式改革B端。 Verse的9大功能中,也有我们向企业请教、总结的痛点。我们想用技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此外,toB软件厂商纷纷转向SaaS,这当然是一个积极的现象,但企业的软件需求、IT需求甚至智能化需求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将软件项目“转变为”SaaS。做toB需要耐心,不要太着急。

36氪:最近很流行的一个概念就是PLG(product led growth)。 Evernote 是第一代 PLG 厂商。您对此有何看法?

唐毅:我们认为PLG是一个非常广泛且普遍适用的概念。事实上,每个行业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产品来带动增长。在我们行业的具体场景中,是指使用好的产品。而良好的用户体验带来自然增长,这也是印象笔记长期努力的方向。

36氪:我们一直在讨论toB和toC的区别,但是最近听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叫toT,T指的是team,有人认为toT是toB和toC的组合,也就是a小团队更买它。你同意这个概念吗?

唐毅:是的,印象笔记有一个与这个理念一致的决定:印象笔记面向企业的服务和产品在2020年更名为“印象团队”,而这个产品的诞生也是从C到B的结果自然过剩。

我们刚才讨论的 PLG 和 toT 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团队很好地使用了它,因此他们从试用转为付费。其他团队看到就想用,慢慢整个企业都会用。从逻辑上讲,这个过程与大多数硅谷公司的决策路径是一致的,与大多数中国公司的决策路径是相反的,但与我刚才提到的行业——媒体、投资、法律、和科学研究。

所以“印象团队”首先选择切入这些领域,同时也很明确这是先为团队打造的产品,让团队成为数字化的催化剂企业和影响企业。下一代的信息形式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想试图教育任何人,但我们想认真地将未来的信息和知识处理形式带到企业中,有效地解决企业和行业中的典型问题。我们的团队有很强的硅谷和国内创业背景,也有很强的C端和B端创业背景,所以我们会更深入、更客观地看待问题,不会简单地名义化或象征化。

36氪:所以你觉得未来几年不会出现所谓的“toT”爆发?

唐毅:toT的前提是先到团队的人,再到T。硅谷PLG的案例很多。从外面看,它是PLG。核心是企业把预算委托给团队甚至个人,所以他们的变化是自然而然的。

国内很多产品的场景是垂直的,产品形态是自由的。制造商认为它属于PLG,但归根结底是采购决策权。所以无论是toB还是toT,最终能否突围,还要看企业的决策模式。

36氪:与印象笔记类似的国内厂商,如美国的teambition、tower、窗帘、Slack等均已被收购,但印象笔记计划上市。这实际上是两条不同的路线。我们为什么要上市?工具类的产品上市时会不会遇到一些问题?

唐毅: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公司股价暴涨,有的公司面临并购,所以并购还是挂牌。我们没有那么刻意,但是在我们完成B轮融资后,中国管理层已经增持成为第一大股东。我们有一个在A股上市的计划。目前印象笔记的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独角兽。

印象笔记C端软件订阅收入增长迅速,目前没有广告收入。这是一种在二级市场非常流行的盈利模式。我们也满足不同的上市条件。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它是否给用户带来了独特的价值,是否有独特的高价值产品形态和深厚的技术积累。如果做到这三点,独立存在在二级市场上可能会有更高的价值判断。

当然,上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绝不会为上市做生意。印象笔记的运营核心是为用户带来巨大的价值,一些技术积累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推荐、智能总结、智能标签、个人智能知识图谱等都是“印象研究院”自己研发的。这些独特的产品形态都值得投资。

36氪:我们一直在说C和B,其实WPS也属于C和B,石狮上周发布了一款toB云办公产品,它也有C和B,所以你认为C和B都可以成为未来产品的发展形式吗?

唐毅:我们这样做是基于“为人类提供第二个大脑”的理想未转变者怎么打代码,这确实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战略选择。我觉得有机会帮助C和B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打通是件好事,但说实话,并不适合所有企业。我们很高兴看到业内的每一个人共同探索,为个人和企业用户带来更好的技术和产品。

谈决策:掌握经验与创新,中国与海外的平衡

36氪:印象笔记自2018年独立以来,已经独立了三年多,在此期间,我们发展迅速。在过去的三年里,你认为你不会做出什么决定?有没有你认为正确的决定?

唐毅:我们在不同阶段做出的所有决定,我都没有遗憾、错误,甚至不完美。当我们第一次从 Evernote 独立出来时,我们只有两名工程师从事运维工作。我们从一开始就把代码和技术联系起来,然后一个个独立地推出了一个应用程序。现在代码量是印象笔记的四倍多。它依赖于对技术和工具的持久愿景或信念。我们会考虑C和B的布局,无论是单点还是All-in-One,看国外的变化如何结合国内的土壤,边做软件业务边做补充硬件。开始。

现在回想起来,每个阶段都做出了许多好的决定。当然,如果我们有无限的资源未转变者怎么打代码,有些事情会早点完成,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一直在严格要求自己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

36氪:那你做决定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呢?

唐毅:我们决策的特点是重视经验和创新。我们欣赏势头,但我们也欣赏积累。我们重视对全球和中国市场的双重理解。我们欣赏并拥抱国内的创业环境,但我们不会说硅谷的经验不能借鉴中国。

所以我们在决策的每一步都有多角度的理解和多维度的思考。比如在数据分析上,我们可能比一些研究机构更清晰,我们的势头可能比国内一些初创公司还要多。

36氪:这是否也与你的个人性格有关:

唐毅:我个人认为创业应该如履薄冰。情况越好,越要警惕。我们要尊重市场,尊重变化,尊重黑天鹅和白天鹅。

因为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如履薄冰,结果证明这是一个好的决定。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