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业界还在激烈讨论“能走多远”、“谁能阻止抖音”这已经是今日头条旗下最强明星产品的时候,抖音也传出了“或许很酷”的消息。
4月10日,抖音发布公告,推出防沉迷系统,为使用抖音时间过长(超过90分钟)的用户提供时间提醒和时间锁定功能。
更重要的是,4月11日凌晨,有网友发现所有抖音短视频下的评论区有上千条评论,却显示没有评论,同时也无法主动发帖。注释。它将表明评论服务正在维护中。
虽然我个人认为这是抖音在今日头条遭受前所未有的严厉惩罚后的一次自我整改。已在应用程序中提前通知了评论功能的暂停。(截至发稿,抖音直播功能也已被禁用。)
2018年春节过后,所有短视频行业平台都处于强势管理之下,快手、抖音、美拍、秒拍等顶级平台也未能幸免。在经历了大整改后,2018年有望继续井喷的短视频行业未来格局会如何?
一、抖音:三大要素取胜,增长空间可期
在我看来,如果不是断断续续下架或者强行下架,抖音在短视频领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与业内普遍看法相反,我个人认为以下三个因素促成了抖音的成功。(其实可能是因为太明显了,长期的科技评论文章都不好意思写成这样)。这三个成功因素是抖音与其他短视频应用最明显的三个区别,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些因素也可能构成抖音未来的“增长天花板”。
1、长达 15 秒的视频内容
尽管有些明星可以发布长达一分钟的短视频内容,但抖音上的核心内容仍然是15秒的短视频。
我一直把它的意思比作微博的140个字。内容创作的上限,本质上是解放UGC的生产力。
微博解放图文生产力,抖音解放短视频生产力。
只要你会写一个句子的段落,你就可以发推;只要你能拍出一个包袱或者逆转,你就可以发推。
而且,不知道抖音团队有没有算过,看一篇满140字的文字+一张带滤镜的简单图(不是长文字图,非多宫图),普通人用的时间正好是12 – 15 秒之间。
但是,由于只有15秒的时长,所以无法展示稍长的非泛娱乐内容,比如美妆、舞蹈教学,甚至一分钟都不够。这与微博走红后博客还活着,微信公众号走红后的事实是一样的。对时长较长的短视频内容存在大规模刚性需求。
抖音能否在其平台上大力推广更长期的短视频内容?难度不小。抖音势不可挡的刷屏源于人性对刺激的贪得无厌。一个接一个的15秒是一种上瘾机制,但每个人的程度不同。
看了几个15秒的视频,突然刷到一个1分钟的视频,界面还是一模一样(仔细看底部很细的进度条可以看出这是个长视频),会让人突然觉得这个视频很长。20多秒后,包袱和反转依旧没有出现。原本短小的内容带来的高频刺激会大大减弱。
从社区调性来看,抖音推长内容也是一大挑战。微博也面临着长而深的内容无法推广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整体氛围也比较有娱乐性,140字以上的微博、头条等内容依然不是主流。
2、真正的视频流
基于极其细粒度的内容,有用户不断刷停的基础。
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微博和朋友圈的图文流是时间黑洞,刷完之后时间过得很快。
抖音里的视频内容就是所谓的魔法(早期的鬼畜)和洗脑(重复的背景音乐模板),但这也可以在长视频和电影中做到,让你有这种感觉,抖音刷到停不下来,主要是在内容足够短的前提下。
从目前主流的短视频产品来看,抖音、改版美拍、微博视频流都做出了可以持续“手指向上刷新新内容”的产品机制。
坚持自我的快手发现流,是多个视频封面的展示。播放完单段视频后,评论区向下刷新。如果你想看新的,你必须回到发现流并选择播放。
不过,微博的热门视频推送仍然是传统的横屏展示(微博故事会在24小时后自动消失),而美拍的视频内容最长可以上传5分钟。
当然,其他产品并没有选择简单的复制(因为复制产品功能很容易),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
抖音的视频流机制,虽然更容易让人们停止刷屏,但属于被动消费形式快手刷赞平台,也就是说,大多数用户几乎没有主动选择(或不需要)专注于特定领域感兴趣的内容。
也就是说,抖音本质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泛娱乐的内容消费社区,也满足了用户在泛娱乐领域的内容消费需求。用户确实会沉迷其中,消磨时间,但抖音并不是一个爱好社区。
说到兴趣社区,豆瓣是,B站是,现在微博也是。
利益共同体是建立关系和人才成长的更加友好的氛围。基于社区氛围,形成其他平台无法穿透的护城河。
每次打开抖音,都会有一组短视频(数量不详),在门口排起长队,一个个进来接受你的评论(点赞、评论或扫一扫)。看完本组,我们会根据刚才的互动为大家安排下一组。
基于抖音的内容长度和社区氛围,无疑会让搞笑、俏皮、玩笑的内容更受欢迎。然而,擅长某一领域的专业内容生产者或只想关注特定兴趣领域的受众,并不能有效满足他们对抖音的需求。
很多在微博和美拍平台上做垂直内容多年的短视频机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会说,想要在抖音上获得流量和粉丝,就必须红,想要红,最好的策略是制作更多搞笑的内容,或者将原本拍摄的 3 分钟内容拆分成多个 15 秒,但完整的内容也会被碎片化。
显然,这并不是所有内容生产者都擅长并愿意做的事情,由此获得的流量和粉丝并不准确,也无法产生更多的后续广告和电商转化。
3、竖屏,是高清全屏竖屏
首先可以理解,相比横屏,竖屏和手机摄像头拍摄的内容更加一致。
此外,运营强势的抖音去各大艺术院校招收了一批颜值高、才华横溢的学生入驻抖音,而这些人的优势在传统的模糊横屏中无法充分发挥。
包括在抖音上风靡一时的第一批技术流,他们也需要一个竖屏的高清显示器,才能看到他们的镜像运动的威力。
问题是一次只能全屏显示一个短视频(如果要切换观看只能一直向下滑动一个一个),而传统的短视频列表页面(4-6个短视频在第一个屏幕上是可选的,可以在下拉菜单中查看)。to more optional),差别会很大。
之前以为抖音的内容分发逻辑应该和今日头条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发和兴趣推荐类似,直到偶尔刷同一个人发的同一个视频(我在这个专家。我看了一遍快手刷赞平台,然后在推荐流里推荐给我),才发现抖音的推荐可能是强操作下的中心化分布。
这种分发方式也会用到一些相关的推荐,比如把你喜欢的类似内容推送给你。但本质上,这是一种将少量人工选择的内容推送给全站用户的策略,与千人不同。
结合抖音竖屏的全屏显示,用户无需做任何事情就无法主动选择,只能等着内容一一刷屏。
我之前看到的一些行业报告数据显示,抖音的平均在线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但由于内容长度极小,这意味着每个用户平均每天观看80个抖音。
所以抖音的策略可以是每天只找到最好的80-100个视频,让它们提升到千万级的DAU。让一小部分被选中的内容快速成为爆款,然后根据你的互动(是否阅读、点赞、评论等),你就可以判断以后会推送什么样的内容给你。
当然,这可以更详细地完成。每推送10个视频,你会根据互动情况判断下一批10个视频会为你推送什么样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做8次兴趣推荐,也就是准备640-800的内容其实并不多。当然,如果工作比较详细,每5次推送判断一次,内容就需要更多了。
最极端的,如果每次推送都换一批,就要做80个兴趣推荐,也就是一共准备6400-8000个视频,不到10000个。当然,上述操作都是基于理想化的模型。对于每天花费超过 20 分钟的用户,需要准备更多的视频。
所以这就要求抖音的内容生产端每天有足够的UGC内容,完全安全,完全靠产品体验来做好发送视频、加滤镜等功能是不够的。操作能力强。
据悉,抖音有一个团队负责顶级红人的运营,会和他们保持频繁的联系,包括每天发什么内容、发多少、发什么类型等。核心成员主要来自新浪。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早期,张一鸣强迫管理团队用抖音,一个月拍两个视频,点赞多少,用强迫手段让大家保持年轻。” 拉人开微博,邀请身边的明星朋友加入等等,套路一模一样。
这个时候,你还觉得今日头条只是一家科技公司吗?
二、美拍:发展专业兴趣社区,专注人才稳定成长
早期的美拍开局非常棒,具有 10 秒 MV 功能。凭借高品质的画质,迅速吸引了美图秀秀、美妆博主、舞蹈博主等一批有品质感的内容生产者。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聚集在美拍,迅速形成了美拍的制作人社区氛围。当 MAU 最高时,达到了 1.52 亿。不过,过去一年,随着快手和抖音的快速发展,美拍的发展略显低调。
不过,改版之后,美拍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突然变成像抖音或者快手一样的产品。依旧不忘初心,坚持定位为女性社区,走自己的短线。视频平台的发展。
1、专注打造专业的兴趣社区
美拍发布的短视频内容可以从最短的10秒到最长的5分钟进行选择,给用户更多的创意选择,也让更多的专业兴趣内容获得更好的表达空间。尤其是美妆、舞蹈等教学内容更受女性用户欢迎。
易观数据显示,美拍在 30 岁以下用户中占比 85%。年轻用户根据关注度和热情创建不同兴趣领域的短视频内容,然后美拍根据用户生成的内容和兴趣标签进行推荐. 让各个领域具有相同偏好的用户相互交流、互动,从而形成兴趣社区。
美拍不仅有可下拉、持续刷新的视频流供用户被动消费,还在探索频道设置了16个垂直频道,供用户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垂直内容。当然,每个品类又细分为很多兴趣方向和很多小众创新的兴趣领域。
这样就可以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社区氛围。
如前所述,短内容推动了微博、抖音等泛娱乐内容的繁荣;但要想有更深更丰富的社区氛围,就要立足于不同人群的不同兴趣爱好。划分和建设一个社区,这个时候必须有长的内容,比如博客和豆瓣。
此外,像豆瓣酱、小野这样的短视频超级红人能够在美拍、微博上迅速走红,积累大量粉丝,但在抖音上并没有取得特别好的发展。基本上,原来的粉丝都在关注他们。最核心的原因是,即使他们的内容确实属于泛娱乐领域,由于他们的创作能力明显更好,一个作品发布可以包含多个笑话,15秒内只能显示一个笑话。. 面对抖音上的其他内容发布者,绝对没有优势,所以可以想象,这样大流量的泛娱乐大咖,肯定不会完全专注于抖音。
但美拍在泛娱乐领域的UGC生态确实落后于抖音。这与产品机制以及操作技能有关。从目前的社区推荐体系可以看出,美拍在将兴趣社区作为第一阵地的同时,也在逐步提升泛娱乐内容的推荐比例。不过,美拍的目的更多是帮助艺人在专业兴趣内容制作的间隙通过一些温和的娱乐内容与粉丝保持互动,而不是抖音简单以泛娱乐内容为主要重点吸引新用户和留住未来的用户。
这与美拍此前对直播的定位非常相似。短视频是平台内容的重点,而直播作为实时互动视频的一种形式,更多是作为明星和粉丝互动的场景,而非变现手段。.
2、确保去中心化分发是先决条件
改版后,美拍依然保持双馈设计,保证美拍上的内容尽可能去中心化分发。去中心化分布设计的好处之一就是人才的成长会更加稳定。
在抖音上,如果你关注作者的个人页面,你会发现大量的内容创作者曾经拥有1-2个高赞视频,而其他作品却很少。即便是一些粉丝多的创作者,仍然面临着新作只要不能被大众推荐,就没有互动的局面。
因为大多数抖音用户来这里只是为了满足新鲜感和刺激感,他们是来娱乐消磨时间的,他们根本不看观察名单(我忘记了我当时为什么关注他们),他们只是看在首页推荐最新内容。
这种大起大落的现象,不利于专家和社区的深度绑定。
美拍的内容推荐规则不同。它一直在努力确保其流量向更多不同领域的人才倾斜,包括时尚舞蹈、美妆和符合女性定位的育儿内容。这样,可以不断孵化出优质的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各种垂直创作者也可以在美拍稳步发展,从0粉丝开始,开始发布内容,慢慢吸引流量,积累粉丝,最后尝试商业化货币化,而不是偶尔推荐的心理起伏和不安全感。
比如美拍达人苗大仙,这位全网拥有近千万粉丝的泛女性内容制作人,自2014年上线以来,一直在美拍上发布内容。随后几年,她逐渐从短视频拓展内容。十秒左右的情感故事和一分钟到几分钟不等的短剧,成为拥有众多女性用户的美拍平台掌门人。2018年,在美拍的帮助下,苗大仙完成了数百万的天使轮融资。领投方来自与美拍深度战略合作的MCN机构壳牌视频。
3、继续探索达人的商业化路径
短视频平台之间的竞争,我认为在前几年充分竞争和发展的基础上,正面交锋会越来越多,长期的博弈会在几个平台上进行。因此,平台战略也将从大规模补贴调整为全面商业化。
美拍是业内较早探索商业化路径和人才变现的短视频平台。美拍推出的M计划,正式是一个连接品牌和人才的短视频营销服务平台,帮助人才更好地接受广告。. 据36氪报道,上线半年内,M计划入驻数千名美拍大师,完成4亿元的广告签约,框架内视频观看量超过6亿。
作为上市公司美图的主打产品,美拍一直以赚钱为己任。除了直播收入外,美拍自有的广告收入近年来也增长迅速。在相应的短视频营销方式上,美拍也随着产品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结合“10秒海报”、“尤西”、“追舞者”等功能玩法,舞蹈、美颜、美食、其他品类创造了“广告也有剧”、“肯德基复古迪斯科”、“哈尔滨啤酒无聊创意”等经典品牌营销案例。
不过,相比抖音完全接入信息流广告,美拍相对克制。这可能是因为美拍的产品和运营机制还处于开发阶段,平台不想过早地破坏用户生态。如果信息流广告全面释放,美拍的商业收入将能更上一层楼。
三、快手:商业变现迫在眉睫,有机会赢得比赛
由于内容的类型,快手一直受到很多争议。短视频本质上可以是一个工具,也可以是一个社区,但最重要的是它是内容的载体。面对如此强大的传播力和表现力的内容载体,不可能不被管理,只是时间和规模的问题。
快手的流量是几个短视频平台中最大的,据说日活跃度已经达到1.2亿。然而,当其“落石,整顿,前行”的口号登上探索频道的头条后,就表明快手的野蛮成长阶段已经过去。
不过,相比抖音和美拍,快手的执着和克制,变化最少。我在这里简单提几点。
据媒体报道,有传言称,快手今年以180亿的估值寻求上市。但实际上,快手上市的传闻自去年以来已有一年多,一直没有下文。我认为,面对庞大的体量,很难给快手一个明确的估值,但有限的商业化路径还不够清晰。
快手日活跃增长非常强劲,平均在线时长超过60分钟,日均视频上传量1500万,日均播放量150亿,基本位居当前短视频第一名平台。根据QM年初的数据,今日头条旗下三款短视频产品加起来可能与快手相当。(不过,在每家公司都经历了自己的动荡之后,预计数据会出现波动。)
本来基于快手这么大的用户群,卖一些广告应该是轻而易举的吧?但我们其实可以预期,由于品牌和社区调性的问题,KA大广告主对快手的广告投放仍然非常谨慎,而区域中小企业预算有限,因此快手的广告业务增长相对缓慢。 . .
从实际情况来看,快手还没有尝试大规模推广信息流广告,只是宣布为中小广告主开放自助广告后台。
与此同时,近来因产品矩阵和战略布局饱受诟病的快手也在积极布局国际市场。由于国内市场受到今日头条三大视频产品的围攻,快手利用技术优势向海外拓展,在多个国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海外市场,做头条和投资头条的双管齐下,仍然给快手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快手的直播收入一直都说不错,但基于苏华和张小龙一样的克制,快手直播的展示库存一直都很少。它的直播功能上线这么久了,只在同城频道可以断断续续刷你没关注的人的直播,在手表里可以看到你关注的人的直播列表。
但我一直认为,相比抖音,快手非常适合直播。如果你愿意发挥工会这样的机制,你几乎可以收割所有YY用户。
快手的视频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更加栩栩如生,很接地气也很接地气,这决定了它的短视频制作者在开始直播时不用担心“返璞归真”广播,一样的,在家说话就够了。
据各大媒体相关报道,快手的月直播收入已经达到陌陌的一半(约200-3亿人民币)。当然,如果快手全面放开直播业务,不只是零星插播同城频道,那么现在的收入肯定不止这个。
抖音视频内容近在咫尺,每一段15秒都是一场细致的表演。虽然一些经过精心排练和剪辑的短视频可能会让你成为名人,但一旦你开始直播并长时间互动,粉丝们很可能会发现,原本以为搞笑搞笑的你,并不是他们喜欢的样子。想象的。.
抖音的出稿率(录屏不发帖率)远高于快手,更高质量的内容带来更大的内容生产压力。在直播中,当你无法持续给粉丝带来那种欢笑和感动时,除了少数铁杆粉丝,其他人都会离开继续刷新短视频内容,所以最需要的打赏模式是直播是不可持续的。
如果快手的直播推广库存能像陌陌一样放在主力架上,那么快手的直播业务肯定会对陌陌和YY两大直播平台构成真正的威胁,而不仅仅是短视频业务的补充。
在剩下的选项中,快手能做的似乎只有游戏了。
从整体生态和社区基调来看,快手用户确实适合看视频后玩一些小游戏。如果在游戏中设置一些充电点,可以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情况下,大幅提升整体流量。在这方面,腾讯可以给快手很多启示。据介绍,快手旗下的独立应用快手小游戏规模不断扩大。
四、结束语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平台,腾讯还在4月初正式复活微诗,号称开通了千万首歌曲库,并打出“发现更有趣”的口号。
朱世宇在《第二名决定你的长期高度》一文中提到:“高水平的第二名带来的不仅是第一名的持续危机感,从长远来看,是一次集体的收获。行业带来的是最大的,比如快递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五家公司各占十多分,势均力敌,这是一个没有真正第一的行业,大家是第二。手机行业也是如此,所谓的第一是局部的,是阶段性的,第二的实力让第一从来不敢松懈。这几年,这两个的发展行业一直很抢眼,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成本不断下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2018年春节过后,短视频行业的审查突然升温,各平台和MCN机构的商业化进程也开始加速。用户红利彻底消失后,新平台的机会就彻底消失了。今年,短视频之战愈演愈烈,补贴减少,各家商业化模式逐渐明朗,但差异化竞争格局将始终保持。
从长远来看,基于相似的发展路径和市场生态,我判断短视频市场的最终格局将与长视频市场(优爱腾)、快手、抖音、美拍类似,包括腾讯的微视和一夏科技的新品。博博视频等,总会有3-5家短视频平台不断竞争,形成差异化生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