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神州行合肥市小学的智慧课堂

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神州行

在合肥市瑶海区大店小学的智慧教室里,老师正在向学生们讲解如何控制机器人。姜娟娟 摄

学生在合肥市瑶海区郎溪路小学智慧书法班练习书法。谢晨 摄

几番急转弯、大转弯,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一行终于来到了大别山腹地——安徽省金寨县唐家汇镇瓦屋集村列宁小学。

与人们通常对山村小学的想象相反,列宁小学的学生们手中有了全新的平板设备。讲台前的屏幕上滚动着学生的名字。在任何时候或随机,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老师问到。

金寨县素有“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之称,59位开国将军在这里诞生。不过,2019年底,金宅实现了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平板设备的全覆盖。

这只是安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从乡村到城市,从助力开课到开好课,从硬件设备提升到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安徽教育信息化走上了一条以信息化促教育发展的先进道路。 .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徐景平表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智慧学校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高质量均衡迈出坚实步伐。”

雪中​​送炭,造福每一个孩子

见到阳逻国小校长毕辉的那天是星期五,这是他一周中最忙的一天——除了放学后的耽搁,他还要上6节课。

阳逻小学位于蚌埠市古镇县任桥镇,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校,现有学生90人,教师9人。“5个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12门课,9个老师还不够,每个老师除了教一门主课外,还要教几门其他的课。” 毕辉说,教师在结构上是缺位的。非常严重。

杨洛小学所面临的困境并非当地独有。除语言、数学、英语等专业的教师外,体育、艺术、通识教育等其他学科均无专业教师保障。

2020年6月,完成阳逻小学智慧教室系统部署安装。智慧课堂手握平板,一键下载资源,实现师生及时互动。毕辉对先进的教学方式非常兴奋:“现在,老师们都知道如何通过智慧课堂平台找到课件和资源,以及如何深入了解这些课程。如果做不到,就让智慧课堂最佳。 ”

截至目前,安徽在线课堂已为4000多个农村教学点开设了70万节课,涉及音乐、美术、英语等8个学科,受益学生33万余人,有效解决了教学中无法做好课程的问题网站和教师结构。性问题等等。

农村是安徽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起点。在“统筹规划、省统筹”的背景下,《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发布,明确提出到2022年,教学点智慧教室全覆盖实现,农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水平。建设要求,城市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

为此,安徽将金寨确定为2018年全省智慧学校建设全面推进试点县。今天,在金寨的多所农村学校,记者看到的不仅是网课初级应用阶段,还有国家课程,还将智慧教育的深度应用融入教学个性化定制,促进学生“五育”等深度应用场景。

在推进智慧学校建设方面,安徽建立了智慧学校建设资金多元化融资机制,统筹整合各类教育项目资金,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按照政企合作、共建共管的模式,政府与市场两条腿走路,建立常态化的政企工作联系机制,定期研究内部建设和应用问题。协商协议的框架。

以金寨为例。全县有很多教学点。只有一个老师教两三个或十几个孩子。在这样的地方建一所智慧学校,不仅成本高,而且难以实现。企业搬进来的时候往往只想在中心学校投资智能设备,结果分布在偏远地区的教学点怎么办?

金寨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卢万生说:“我们和企业谈的时候,明确了‘先吃骨头,后吃肉’的原则。在参与中心学校建设时,我们必须建立10个教学点。”

安徽此举是对“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梦想”的生动诠释。到2020年底,安徽32个县的2090所小型学校全部完成智慧学校建设,以信息化振兴乡村教育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应用为王,提高教学质量

2020年初,蚌埠市率先启动市级智慧学校建设项目,覆盖六区三县875所学校6292个班级。面对第一批智慧教室设备的到来,怀远县肥南镇中心学校校长许祝非常激动:“学生们可以先接触到科技产品,不仅开阔了眼界,还打破了通过城乡教育的障碍。”

“没想到这么先进的技术,这么快就出现在农村学校了。” 谈及智慧课堂,该校语文老师杨澜赞不绝口,“系统中的快速答题、随机选择等互动功能,让学生感到新奇,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对于中英文课文的阅读,学生可以按照机器原声进行练习,系统自动评分,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发音,营造标准的语言学习环境。

在数学课上,以前难以呈现的知识点图片也可以通过图片演示等功能轻松展示。不仅如此,系统还可以根据课程知识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生成个性化的知识图谱,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测试,学生可以轻松找到自己知识点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自我修复和提升,提高学习效率。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在安徽全面推进,开花结果更多。

2017年8月,合肥八中建成安徽首个智慧校园实践基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智慧课堂体系。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布置作业、批改试卷,快速收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各阶段的数据分析判断学生的状态。

在教育部第二批智慧教育示范区蚌埠,一所中学的智慧课堂更是以智慧教育闻名。2017年,蚌埠市实验中学在双向自愿选拔的基础上,从七年级新生中选拔200名学生,开设了4个信息化课程改革实验班,即智慧课堂。在第一次初试中,4个班的总平均分与普通班几乎持平。随着智慧课堂在各学科的常态化应用,实验班的优势逐渐显现,与普通班的差距也逐渐拉大,总平均分也比普通班高出20-40分。王强校长说:“ 因材施教,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可以及时获取学生课堂练习,基于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课堂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同时,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工作稳步推进。安徽省电教中心副主任李红兵表示,目前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资源容量已达588TB,总访问量已超过8.8亿. 2020年疫情期间,省级平台资源聚合展现出巨大优势——统一组织全省3400余名骨干教师和680余名技术教师,精选160余个录制点,录制5033门线上精品课程,涵盖各个年级的教材,各学科、各版本实现全省中小学师生“停课不教、不停课”超过800万人次。2021年,安徽省将组织备案网络课程5264门。截至目前,全省共举办智慧教室493万场。

数据教研助教师成长

教师行为是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的主体。随着课堂的变化,更深层次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最直观的就是备课方式的改变。金寨县列宁小学校长冯雪涛也担负着数学教学的任务,现在几乎每节课都会借助智能设备备课:“以前,我们需要花很多时间寻找并且在整理资源,不过现在装备里面有丰富的资源。”

数据还帮助教师提供更好的课程。合肥市蜀山区做了这样的尝试: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建立了一个四维的观察框架,包括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时间的合理性、恰当性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平台,通过数据采集与建模,对课堂教与学进行对比分析。“可量化的数据报告让我重新审视课堂,发现教学的症结所在。” 琥珀小学的老师叶玲玲在公开课后感叹道:“以前我不知道我的课上出现了这么多问题,但是我看到数据报告后才发现。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按照传统的课程评价路径,老师只会从体验感出发,用一些模糊的词,比如非常好、好、坏等来评价一门课。至于这体现在哪里,应该如何体现?缺乏科学量化的合规体系,难以让人信服。” 益和佳园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钱美娟说,现在老师们不仅知道别人的课为什么好,还知道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改进的原因,改进的路径也被科学地遵循了。

“一节课重复3次,每次由十几人组成的教学评价组对课堂细节进行评价量化,然后与骨干教师进行对比。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与研究自然会改善。” 体育局教研室主任李德山说。

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蜀山小学的老师王群在旁听叶玲玲的课。下课后,他觉得叶玲玲的教学有条不紊,是一堂体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好课。但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表明,在师生行为互动方面,学生活动较多,师生活动交流程度较低;在师生语言互动方面,常规题远高于创新题。这说明这堂课是教师提问带动学生回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理想,探索能力有限。在集体教研的过程中,

数据报告中呈现的清晰结果让教师不仅知道什么,还知道为什么,指出了改善教学的清晰途径。90后教师侯天和美认为,观察数据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供了一条清晰、可遵循、可学习的分析路径。

不仅如此,安徽还依托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和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应用,诊断教师的学习发展需求,开展精准培训。应用教师大数据形成教师画像,支持教师精准管理,支持教师评价改革。

个性化定制,赋能“双减”

“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升?如何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显然,大数据的精准分析是分不开的。

要实现更精准的教学和个性化的作业,需要全面准确的教学反馈。通过学术数据采集和教学过程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更全面地获得教学评价反馈和学生学习反馈。

对于合肥六中物理老师周迅来说,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和个性化学习手册的到来,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教学难题。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薄弱环节,是大实践的本质。所以,周迅对作业本上的每道题都非常认真,对着学生们砸碎了。即便如此,每次讲完课,还是有很多学生拿着一本写满问号的作业本问他。面对学生们的困惑,周寻也为难:“我说的这么详细,学生们怎么还不明白,有什么问题?”

随着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的深度介入,全场景伴随学生学习情况数据的采集。每次大练习后,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都会为周迅提供从班级到个人不同维度的分析报告,帮助周迅进行讲座练习和作业设计。

对于周迅来说,个性化的数据分析帮助他纠正了多年积累的教学弊病。“当教师面对多个分散的知识点时,往往容易形成对话题的误解。但现在依靠各种数据分析,可以找出学生常见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使老师可以直接针对学生的弱点,点击,开出精准的‘药方’。” 周迅说道。

除了对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的精准分析,大数据平台的“双减”赋能还体现在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和课外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上。

在合肥,借助“市级民办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也与数据平台有效结合。通过校外培训机构信息采​​集,与工商“红盾”信息平台的对接共享,实现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的动态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此外,合肥在开展课外服务工作时也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2021年,“合肥市中小学课外服务平台”将上线。通过一站式课后管理体系闽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正确使用电脑课件,引入各类课程资源,实施常态化监管,帮助学校全方位提升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需要。截至目前,平台已覆盖全市12个县(市)的400多所中小学。

(安徽报道组成员:记者夏悦、于禄时、于水、任和、郭新泽、曹金月、方梦雨、王志鹏、王志鹏:郭新泽、方梦雨)

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

赵振华

六安眉山水库视觉中国供图

近年来,安徽以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为契机,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引领,构建并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和“骨架”,有序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师资队伍不断提升。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更大规模的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推动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向高质量均衡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统筹协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智慧学校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明确工作方向。省政府印发《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构建“5+2”智慧学校格局。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资源库,打造安徽“教育云”,着力打造纵横联动的智慧学校生态圈。鉴于农村教育仍是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

二是着力创新模式建设。充分利用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推动智慧学校建设。按照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和分级建设、分级共享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类教育相关项目资金,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立智慧学校建设资金多元化融资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学校建设。按照教育“所有权、监督、应用权”的原则,建立“共建共管”的政企合作模式,和企业建设维护事务”,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条腿”走;建立政企工作常态化联系机制,在协商协议框架内定期研究建设和应用问题。到2021年底,全省实现农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全覆盖,城镇中小学覆盖率达到84%。大型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覆盖率为93.9%。到2021年底,全省实现农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全覆盖,城镇中小学覆盖率达到84%。大型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覆盖率为93.9%。到2021年底,全省实现农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全覆盖,城镇中小学覆盖率达到84%。大型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覆盖率为93.9%。

三是丰富实践闽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正确使用电脑课件,强化应用。在线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开发并稳步输出,覆盖义务教育各学科主要教材版本。构建高效智慧课堂新形态。通过全程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课前精准教学与科学定制,课堂立体互动与即时反馈,课后作业定制化与科学评价,减负增效,因材施教。打造“网络课堂”升级版。创新实施常态化在线课堂教学,2016年底实现全省教学点在线课堂全覆盖。2019年起升级打造“在线智慧课堂”,实现实时互动在课堂上,在线批改作业,全面提升教与学。影响。

四是常态化监管促发展。智慧学校建设纳入省政府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监督考核。教育责任。省教育厅按月实行工作调度,确保各地按时保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建立省级智慧学校建设应用监管平台,加强应用质量和​​效率跟踪评估推广。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超过5个。8400 万次智能课堂。大力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同步在线培训和混合培训模式,加强定期培训、滚动培训,加强教育信息化研究,举办师生教育信息化活动,促进信息化创新发展科技与教育教学相结合。

“十四五”期间,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内涵发展,着力提升认识、加快建设、提升集成标准、升级应用、提升运维效率,支持以优质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加强全省优质教育体系建设,开创美丽安徽建设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作者为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