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公开部分算法:预估到达时间会在四个测算结果中取

吴立阳实习记者吴立阳实习生李子轩广州报道

9月10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召开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议维护新用工形式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当天,美团公布了新就业形式劳动保障权益的计算规则。车友首次发货时间,并介绍了预计发货时间。时间背后的算法逻辑。在此之前,各种外卖平台因对骑手的外送时间要求过于严格而被社会广泛批评。

2020年9月8日,《外卖骑手,被系统困住》一文引发公众对算法对骑手系统性剥削的关注。今年5月,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2018年加入北京骑手团队,为期五个月。Takeaway基于此实地考察的论文详细阐述了平台对骑手的“劳动控制”机制,再次激起关于平台算法的公开问题。

该算法就像一个巨大的黑匣子。平台的终端用户不仅可以看到全貌,也无法得到算法的解释。因此,不信任感不断累积,要求披露算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国家不断加强平台和资本监管的背景下,美团率先做出反应。

美团公开部分算法

9月10日,美团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让外卖配送算法更透明,让更多声音参与变革”的推文。文章宣布,美团外卖订单页面显示的预计到达时间将是四个计算结果中时间最长的一个。这四个结果是基于订单详情、区域供需等信息,并基于城市地理和交通特征。,基于送餐、到店、乘车、送餐四个时间段的累计,以及根据不同送餐距离计算的时间。

文章还表示,美团正在进行两次连续迭代调整,以进一步减轻车友的压力。一是在异常场景下为骑手提供时间,例如商家长期送餐慢、天气恶劣、节假日订单激增、社区出入困难等。其次,在一些异常场景下,“预计到达时间”变成了“预计到达时间段”。

“但这只是整个配送算法中的策略部分,美团只披露了计算配送时间的维度,具体细节没有透露。另外,这个策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设计产品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这是正常的。” 广州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算法工程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这篇文章更多的不是披露技术,而是说明他没有挤到快递员。最后,这是一种手势表达。”

美团选择做出这样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外卖平台的算法问题早已饱受诟病。

上述报道和研究直接指向了将算法应用到外卖员管理中的伦理困境,即平台为实现效率最大化而设置的一系列严格算法,从订单调度、配送时间测量、路线规划、奖惩规则。等等,都给外卖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而零工经济模式一旦发生人身事故,外卖员的劳动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监督也不断加大。7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全国人大总工会共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的问题》。《关于保障外卖配送人员权益的指导意见》指出,不应以“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对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因素进行考核, 等等。应通过“选择中间算法”的方式合理确定,并适当放宽交付期限。并督促平台和第三方合作单位为已建立劳动关系的外卖员购买社会保险。

8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通知,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公开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目的。以适当的方式推荐服务。意图、运行机制等,均受社会监督。

“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提前危机公关。” 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洪昌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团之所以公开算法规则,与其说是为了让自己运营。透明就是回应社会关切,回应骑手与平台关系失衡的社会关切,回应互联网用户和员工权益保护的社会关切平台。

美团回应了,公众对算法的质疑有没有得到解答?

洪昌辉认为,美团部分披露配送时间的算法决策,可以部分回应公众质疑,但不会打消所有质疑声音,“尤其是当骑手或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极端情况再次出现时,怀疑将再次放大。”

配送时间的优化策略已经公开,但“将配送骑手困在系统中”的算法数不胜数,比如配送路线的系统导航是否合理、骑手看到的所需配送时间、用户看到的估计。时间是否相同,商家送餐是否迟缓,消费者不合理要求的后果是否由骑手承担等,仍然隐藏在算法黑匣子中。

算法公开有什么难度?

从美团披露的计算规则,到相关论文和报道,调查人员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弄清了外卖平台算法的一些底层逻辑,无不暴露出算法披露的复杂性和难度。

作为与其核心商业利益相关的技术,算法受到层层专利保护,不会轻易被泄露和出售。上海某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算法工程师介绍,“算法是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套程序和指令,原来的算法模型经过反复验证才能正常运行,形成了技术壁垒。”保密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研究和解码”。

但算法的公开并非完全没有先例。“成熟的算法,大家都在研究,不会影响公司技术壁垒的,还是会公开的。” 前述广州的算法工程师表示,比如美团的技术团队一直在其官网上写一篇文章,分享一些技术,介绍算法的组成和实现原理,省略了技术细节。目的是让业界知道美团已经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在开源和私有软件项目的托管平台 Github 上,一些公司还公开了某些算法的源代码,并公开了技术细节以供交流和学习。

然而,这种技术共享和源代码公开的方式,对于非编程大众和监管者来说,很难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多位受访专家告诉记者,一个平台的算法往往是由技术团队编写的。,每个人只负责一小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算法体系,可以根据数据集实现自我迭代和优化,也称为机器学习。数据集随着用户的增长而不断更新。拥有千万甚至上亿用户的平台,数据集会非常复杂,算法模型会更加复杂,迭代更加复杂,不受人为控制。

这样一来,算法工程师自己可能无法解释整个算法系统的全貌,公众和监管者更难以理解其工作原理,判断算法是否存在歧视、偏见、偏见、侵犯隐私等在编程或机器学习中。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算法的复杂性迫使创建另一种算法公开方式——以可理解的方式解释算法。但美团披露的“预计到达时间”计算规则反映,算法的解释存在歧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丁晓东在他的论文《论算法的法律规制》中指出,“基于大数据的算法与可解释性要求的因果关系解释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 ,所以算法的解释也很困难。

如何提高算法透明度

算法披露的法律监管已经开始推进。上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月27日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并公开算法推荐相关服务规则,以显着方式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并以适当方式宣传算法推荐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运行机制等。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介绍,该部门规定正式实施后将具有法律效力,是人民法院审理相关案件的重要依据。可以要求企业公开算法,但公开方式没有统一具体的形式。或格式要求。

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号称“史上最严数据保护条例”,也规定企业应以清晰明了的语言对个人隐私信息的处理进行说明,但目前还没有具体说明哪些内容,如何解释是一种不会侵犯专利权的解释,对用户和监管者都有​​意义。

可以看出,在法律层面,如何具体提升算法的透明度,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另一方面,学术界对此也有很多研究。丁晓东在《论算法的法律规制》中指出,算法的公开不是对一般算法结构或源代码的公开和解释,而是对有意义的、具体的决策系统的公开,即对算法的公开。相关算法。以及数据将对主题产生什么影响。

“比如,数据主体相关数据的变化(可以公开)会导致其决策的方向性变化,哪些数据记录用于训练与数据主体的数据最相似,而数据主体是分类为专业有什么特点完全背包问题算法,系统对数据主体进行分类的置信区间是多少。”丁晓东在论文中引用了 Edwards 和 Weller 的分析。

同时,普通用户可以解读公开的算法,算法的透明性更有意义。洪昌辉还就如何提高公众理解算法的能力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完全背包问题算法,“首先要激发用户理解算法的积极性,其次要从整体上提升用户的知识素养,尤其是数据素养,即人们通过阅读、理解、创造和交流数据并将其提取为信息的能力。一般来说,能力越高,对算法披露的呼声就越高,对算法的理解也越好。算法规则。”

更多资讯请下载21财经APP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