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校长既是学校的行政首长,我称之为“专业写作”

一个好的校长既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又是学校的学术带头人。

在一些质量上乘、质量上乘的学校里,大量的企业管理文件往往是校长写的。这些商务文件往往专业性很强,用于学校商务管理工作,我称之为“专业写作”。

学校的专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专业活动,二是学校的专业管理(思想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如果说教师活动是应用软件,那么学校的专业管理就相当于一个操作系统,为教师的专业活动提供“程序”,比如:

《工作计划》:学校的专业工作实施计划、方法或指南。例如,《校本培训计划》、《学生心理危机处理办法》、《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等。校本培训、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教师做的,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做什么,评价谁,评价标准。方案决定。

“评价标准”:学校专业活动的规模,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校本作业写作标准”、“学生毕业标准”、“校本课程建设标准”等。本标准为相当于一个方向。一个好的评价标准可以为教师树立一个标杆。

“操作模式”:指学校专业活动进行的一般方式的规则或过程,它转化为基于对活动的基本理解的操作程序。例如,《学校议事规则》、《学校“双讲双习”教学模式》、“校本课程内容开发模式”、“学校评价流程图”等。

《解读标准》:学校文化和学校宣传的口径,如《学校文化解读》、《学校概况统一标准》、《招生宣传统一标准》等。

这些专业管理文件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可以集体运行的软件环境,起到了规范和引领的作用。问题是,这份能发挥“集体卓越效应”的专业管理文件从何而来?

学校专业管理文件的三个来源:

一是专业机构。例如,教研室经常提供《课程评价标准》、《课程建设评价标准》等文件。这些文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但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容易脱离实际学校。

二是学校的专家级教师。他们经常被校长责令编写《作业编写模型》、《教学竞赛实施方案》等文件,因为作者和活动组织者是同一类人,所以操作性很强。但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受经验限制,有的甚至有明显的学科局限,二是缺乏管理意识学生管理系统c语言视频,往往成为“让教师自由发挥”而没有指导的问题。最后,老师们在哪里。

第三个是校长。校长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那就是学校的“首席专家”。具体工作体现在学校专业管理文件的编写和编写上。这与教师的专业工作既相关又不同。现在很多校长不重视学校专业管理文件的编制,认为是教研室专家或教师的事。其实这是一件大事,属于学校管理中的“平台层”。平台搭建不好,老师们的工作就无从下手,也无处可扩展。你想要的结果,校长,是不可能的。所以,拿起你的笔,主持大部分,

案例研究:NEBS 学生心理危机

评分方法(试用版)

应对学生心理问题,要有预警机制。NEBS成立之初,根据自己的研究经历,编写了《NEBS学生心理危机评分方法(试行稿)》。经过几年的运行,效果还不错。

● 01 ●

前言

1.学生作业需要心理干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工作的两个翅膀。

2.心理健康中心致力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属于班主任的工作范围。不要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和行为问题推到心理健康中心。

3.正常情况下,班主任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失败(无效)后,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学生进入了心理创伤和心理危机的状态,两种情况都有满足,将考虑将学生转移到心理健康中心进行咨询、评估、咨询和治疗计划。此时,学生教育的主要责任转移到了心理健康中心。

4.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是为班主任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班主任将学生转移到心理健康中心后,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工作的结束,只是暂时中止等待。

5.心理健康中心只考虑学生心理状态的优化,不承担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的责任。必须遵循心理学规律,严格遵守专业程序。

6.心理健康中心接收学生进入心理健康中心后,将另行制定工作内容和流程。

7.心理健康中心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并标记为A/B/C/D,以便班主任和其他老师了解学生面临的心理状态并开展工作。有针对性的方式。

● 02 ●

心理危机管理流程

● 03 ●

NEBS学生心理危机

评分标准(试行)

A:一般心理问题

1. 对特定对象的非持续性愤怒,但表现在自制力上

2. 因学习或其他特定原因突然悲伤、哭泣或发脾气

3. 适应不良,尤其是第一次住校的学生

4. 睡眠问题(梦游、噩梦)

5. 分离焦虑(吵着要回家)

6. 逃避责任(不做作业,不上课)

B:情绪无法控制的状态

1. 直接攻击性行为(攻击同伴、攻击老师)

2. 不明确的愤怒和敌意(对抗所有老师,破坏课堂,破坏规则)

3. 对特定对象持续的愤怒和敌意(例如,因为对某位老师的意见故意干扰某位老师三天)

4. 止不住的哭泣

5. 由于情绪原因或其他身体反应(例如,脸红、身体颤抖)导致的身体僵硬

6. 公开破坏以发泄愤怒

7. 威胁他人生命的大声说话

8. 严重的分离焦虑(例如对父母大喊大叫、无精打采、在地板上打滚)

9. 无缘无故的狂笑

C:急性期的严重精神疾病

1. 破坏(剪刀剪衣服,石头砸玻璃,冲动,失控)

2. 睡眠障碍(无故连续三天以上失眠,从反复的噩梦中惊醒)

3. 饮食失调(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暴饮暴食)

4. 突然严重的躯体化(突然失明、突然耳聋、濒死感)

5. 多动(无法集中注意力)

6. 压力障碍(反复回到创伤性事件)

7. 强制(反复洗手、反复检查作业等)

8. 恐怖(社交恐怖,特定对象的恐怖)

D. 疑似精神疾病

1. 幻觉(报告在耳朵中听到声音或其他幻觉现象)

2. 妄想(坚持某人会在没有提供证据的情况下伤害他)

3. 多次出现奇怪的行为(例如冻结)

4. 愚蠢行为(例如不穿衣服、吃垃圾等)

5. 情绪倒转,面部表情倒转(如果受伤但很开心)

6. 自闭(自闭学生管理系统c语言视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回应外界)

7. 有自杀倾向(如写遗书、送礼、道别、感叹人生无意义等)

8. 自残、自残(如用刀割伤自己、用针刺伤自己等)

本文件专用于处理学校的专业工作,属于学校管理行为范围。

如果一个校长在处理学生的心理危机时,既做了“公文”又做了“专业文章”,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公文”侧重于写明这一过程中的职责分工。专注于行政职责;《职业写作》写的是学生心理加工的过程和方法,着眼于“做事”本身。例如,如果“官方写作”是交通规则,那么“专业写作”就是导航仪。

学校管理有四种类型:

1. 教师在职前教育中接受过专业培训,这已成为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例如,课堂使用普通话,上课需要备课,作业要评分,不允许体罚学生。这些方面的管理,只要有口头提示,一般不会进入系统范围,因为出现问题的概率很小。

2.对于在学校反复发生的事情,学校的工作要求是明确统一的,需要明确这类事情的工作规则和工作要求,比如学校部门工作职责,校园安全管理办法、学校薪酬方案等,这是“公文写作”的范围,其写作结果是“制度”,避免了日常管理工作中一​​案一案的反复讨论,具有一劳永逸的效果。

3. 学校涉及到相对抽象的思想价值取向管理,如员工行为准则、校内治理议事规则、办学理念体系等。一旦确定引导学校发展长期以来,它必须由“系统”决定。这部分内容也是“公文写作”的范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以上三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日常管理。管理对象是学校的常规工作,管理内容是学校的总体要求,管理方法是行业的通用方法。其中大部分属于“官方写作”的范畴。

4. 第四种情况是学校管理的新问题。一般的强调和鼓励已经不足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或者无法实施精细化管理。这需要使用“专业写作”。提出新问题、新工作的实施计划、标准、模式和程序。这不是一般规则,而是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流程、标准和工具来开展工作。

就像在交通管理中一般不提“红灯停,绿灯走”、“靠右”、“不能随意变道”、“不要超速”,而是直接整合了这一系列将规则和要求输入到导航器中的道路信息和提醒信息中。因此,“专业写作”是一项允许不成熟、不需要学术完美的创新作品。它只是要求“工作”。

有趣的是,“专业写作”的最终目的是向“文档写作”过渡。“专业写作”的目的是解决教师面临新问题时的工具问题。当教师熟练使用工具,使专业工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把一些新的做法、新的规则变成习惯,“专业写作”的内容就可以制度化,成为通则,落入“正式”的范畴。文书写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应该越来越少写。不知道会不会有这么美好的一天。

2008年,在我曾经工作过的学校,推行“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循环教学模式”,并在操作要求中规定教师继续讲解知识不得超过8分钟。有同事认为,这个规定没有依据,用老师讲课的时长来区分老师上课的优劣是不科学的。

学术上,这位同事的话没有错,但我的“课前课后一体化循环教学模式运作要求”不是针对学术,而是针对管理。这份文件也不是“研究写作”,而是“专业写作”。我与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不是为了探究教学的奥秘,而是为教师提供“操作工具”,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这就是我所说的“规划、设计”:

一方面,我在计划某事,不知道某事,但“做”某事,而不是“说”某事,“可实现”和“结果”是重中之重;另一方面,我不是在完成某件事后对其进行总结和提炼,而是为将要完成的事情提供工具和材料。

“专业写作”应以管理为基础,综合考虑管理内容、管理对象、管理流程、管理工具。比如在“教学管理”中,当然要考虑“教学管理”的内容,即“教学”的规律,但也需要考虑“教学管理”的对象——紧迫性结合教师需求,思考推进教学改革的步骤和步骤。层次结构,考虑管理工具的“工具”、“括号”和“可用性”。

一位名叫徐长赋的学者曾写过一本名为《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的书。他认为,理论思维是认识一件事,工程思维是规划一件事。当然,理论思维有助于规划一件事,但不能代替工程思维。工程思维比理论思维复杂得多。

我个人的体会是,理论思维是逻辑推导,工程思维是综合考虑,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和实用性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需要的是结果,以结果为导向的“规划”和“设计”,而校长的“专业写作”就是这种工程思维的结晶。

本文将同步登录“德特学校云智库”校长李海林的知识伙伴栏目。更系统的专业内容,请关注云智库。

作者 | 李海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