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台可实现“明转盲”翻译(图)

“盲棍”信息缺失,视障人士能用的APP只有30%

第二站

如今,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用鼠标或手指在屏幕上,您可以跨时间和空间共享信息。

但对于我国1700万视障者来说,他们无法像普通人一样享受信息革命带来的便利。

不久前,我国首个视障群体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盲文数字平台在甘肃兰州上线并投入应用。

但这样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新平台实现“盲对盲”翻译

“我国盲文出版物资源匮乏,品种较少,内容有些滞后。” 中国盲文数字平台主要开发者、兰州大学信息无障碍研究中心主任苏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盲文非公开文献资源更为重要。非常稀缺,网上可用的盲文数字资源很少。

与盲人阅读的盲文相比可程式apt-6sb定时器作业指导书 百度文库,“盲人”阅读的是明文。过去,两种语言之间有一道“墙”,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穿墙”。

如今,在机器翻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助力”下,新推出的盲文数字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从明到盲”的翻译服务可程式apt-6sb定时器作业指导书 百度文库,让视障人士享受到更多的阅读资源。此外,借助深度学习技术,该平台还可以实现盲文自动阅读,让视障人士“听懂”盲文。

中国盲文数字平台不仅是一台智能翻译机,更是一个“图书馆”,一个开放的资源管理平台。用户可以上传和分享各种文档、音视频资源,视障人士可以通过点击监视器和打标机在线阅读、收听和下载盲文或明文书籍文档。“就像百度文库和中国知网一样,盲文数字平台正在为视障人士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海量图书馆,”苏伟说。

“平台还具备协同翻译功能,视障人士可以同时修改翻译结果。” 苏伟说,盲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字与字之间有空格,而中文明文字与字之间没有空格。,还有一个分词问题,这也是机器翻译容易出错的地方,多用户参与是一种有效的纠错方式。

图片[1]-新平台可实现“明转盲”翻译(图)-老王博客

“目前,平台有2万到3万用户,用户数量以每周几千的速度增长。” 苏薇说道。

信息无障碍技术推广形势严峻

在业界,一般将数字平台等技术称为信息无障碍技术。“信息无障碍技术通常是指帮助视障人士正常使用软件、硬件等信息设备的技术。” 苏薇说道。

此类技术的推广应用现状如何?苏伟指出,目前信息无障碍技术推广形势十分严峻,只有30%的APP和网站是盲人完全可以使用的。

屏幕阅读软件也是一种信息无障碍技术。完全盲人可以借助APP或网站内置的屏幕阅读软件“阅读”手机屏幕上的文字。有了它,视障人士还可以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网上购物、叫车和社交,这将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对于手机软件无障碍功能的设备,国家出台了推荐性标准。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特别行政法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其中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采用技术和产品具有无障碍通用设计,促进使用专为残疾人设计的技术和产品。无障碍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和推广”。

记者了解到,目前QQ、微信、淘宝等APP已基本具备信息无障碍“阅读”功能。但是,一些应用程序内置的屏幕阅读软件只能“阅读”文字,而无法识别图片。例如,发送信息时,“发送”按钮可能是图片,那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在“发送”图片备注中添加“发送”的文字描述。但是,很多APP并没有添加这些“文本包”,所以屏幕阅读软件在APP中无法做任何事情。

开发人员缺乏可访问性概念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强制性标准,促进信息无障碍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实施。” 苏伟指出,美国、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值得借鉴。例如,在美国,1998 年修订了《康复法》,规定联邦政府和机构生产的所有电子信息系统也必须可供残疾人使用。

“信息屏障技术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意识,一些开发者缺乏可访问性概念是使用信息系统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向信息开发者传播信息可访问性的概念。系统,最好在开发者还在上学的时候普及一下。” 在苏伟看来,目前我国从事IT行业的技术人员很少有无障碍的概念,他们开发的产品也很难考虑到这方面。“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用于信息可访问性的教育内容。”

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都在积极探索,但更全面、更广泛的信息无障碍建设仍在路上。正如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所说,信息无障碍不仅是一个技术研发问题,更是一个需要政府、企业、配套产业链、社会组织协调、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