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和App未来发展格局的一些思考和解读

微信小程序确实来了。最近有人猜测小程序的正式发布时间是12月28日左右。今天,不管这个时间是否准确,我想说的是,小程序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这个时间点,我观察到越来越多的朋友正在努力奋斗,沾沾自喜,准备战斗。作为最早研究微信小程序生态的自媒体(戴萌说),发表了多篇关于微信小程序生态的深度文章。今天的文章是作者对小程序和App未来发展格局的思考和解读。更重要的是,我想提醒所有拥抱小程序的参与者。当我们决定参加这个狂欢节时,不要盲目。顺应潮流,

什么是原生应用?

本机应用程序是完全用移动设备的系统语言编写的客户端。iPhone和iPad主要是Object-C语言,Android主要是Java语言。用户看到的界面和他们体验到的交互都是原生的。这是性能最高的开发方法,但在灵活性方面相对较弱。

什么是网络应用程序?

Web App,在手机浏览器中打开,纯HTML+CSS+JS,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浏览器中打开的页面,但它可以包含很多丰富的应用,比如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GMAIL。IOS可以支持在桌面创建访问快捷方式,通过Safari打开H5页面,但是Web App对硬件设备的调用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什么是微信小程序?

我们可以将小程序理解为:Hybrid App。[移动设备中的HTML5],这似乎更合适。其实微信团队原生写了一个容器,然后用HTML+CSS+JS来实现用户界面和交互,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Web App的缺点(使用原生写的容器可以辅助暴露低级接口,例如本地存储或麦克风控制),这种方法比原生方法更好。Java 或 Object-c 的开发灵活性更高。

这是作者第一次对App、WebApp、小程序进行如此详细的定义。看完后,你可能对这三种申请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笔者将从其他方面详细论证小程序和APP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应该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

图片[1]-微信小程序和App未来发展格局的一些思考和解读-老王博客

一、从技术上看,小程序的体验不如APP

众所周知,App是基于Android和IOS两大生态开发的应用,而小程序则是基于微信生态开发的应用。和其他app一样,微信是操作系统层面的应用,但是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流量入口的App,从层级关系来看,小程序只能算是小程序中的小应用之一。微信应用。因此,微信小程序在技术上不可能像应用程序一样流畅,因为小程序实现了相同的功能,并且需要额外的计算层。能量消耗。在个性化功能和交互方式、操作系统底层性能优化、离线数据支持等方面,原生应用比微信小程序更强大。因此,大型游戏、美图秀秀、高德地图等应用的功能更为强大。通过微信小程序是不可能实现的。顾名思义,微信小程序更适合使用频率不高、功能相对较少、有内容和服务属性的“小程序”。

二、在功能体积上,小程序不如APP

小程序与应用程序不同。它们不适合承载大量需求。小程序的小字符已经说明了它们的大小不可能很大c语言小游戏程序,只能作为一个小实用工具。一个 100KB 的小程序所承载的角色远远少于一个 100MB 的应用程序所能承载的角色。小程序需要完成,比较适合使用频率不高、功能比较少、有内容和服务属性的应用,比如查违章、交罚款等。这也是微信团队在开发规范中提到“服务不能涉及游戏、直播等服务”的原因。既有技术框架有原因c语言小游戏程序,也有更多生态价值考量。

三、在开放性方面,小程序不如APP

众所周知,App是基于Android和IOS大生态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除了开发需要遵循生态,运营和推广可以按照创业公司自己的思路(苹果比较严格),而小程序是基于微信生态开发的应用,开发语言是独特的Hybrid App(HTML 5),简而言之,微信小程序是基于微信开发的应用,开发后只能在微信中使用,没有它就无法使用。在手机性能越来越高的今天,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微信小程序的封闭性导致这项技术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挑战应用程序的地位,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观察。

四、从生态上讲,小程序和APP是不相上下的。

微信小程序与APP的关系,与以往PC端软件与浏览器网站的关系一样。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PC软件和各种网站就如火如荼。它们分别代表了PC时代基于操作系统的生态系统。以 PC 浏览器为主的两个生态系统。在小程序之前,中国已经有小程序的缩影。当时,小程序更多被业内人士描述为“轻应用”。国内互联网巨头,如百度轻应用、UC浏览器、QQ浏览器等都进行了尝试。百度的轻应用是以搜索为中心的生态系统,UC的轻应用是以浏览器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两者都是 Web Apps 的插件创意,但最终,这两个平台都没有高频可用性和粘性。性并不能承载整个生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