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初以来,鸿蒙公测版大范围升级,关于鸿蒙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当然,在此之前,鸿蒙的关注度也不低。毕竟国产自研系统和打破垄断这两个属性,足以让鸿蒙成为关注的对象。不过,随着鸿蒙的热度越来越高,关于鸿蒙的声音也开始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鸿蒙口碑的两极分化分布
不少相关用户认为,华为的实力非常强大,鸿蒙的出现承载了很多责任,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系统。用户体验非常流畅,丝毫不弱于安卓和IOS系统。预期的。不过也有人认为,华为的鸿蒙系统其实是安卓的一个外壳,使用AOSP开源代码和兼容安卓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对于一个庞大的系统,单纯认为鸿蒙兼容安卓应用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您可以使用模拟器在您的计算机上运行 Android 软件。Windows只是Android的外壳吗?如果华为现在推出了不兼容安卓应用的鸿蒙系统,是不是又要抱怨“安卓软件怎么用?”。AOSP开源代码的使用也有偏见。毕竟这部分代码是开源的,华为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不吸收优秀的代码来开发系统?
很多软件工程师都在肯定和承认鸿蒙的强大,但反过来却被一些看不懂代码的人吐槽,实在是令人费解。甚至在鸿蒙正式发布之初,央视就在报道相关新闻软件工程不想打代码,对鸿蒙打破外资垄断寄予厚望。可见,华为和鸿蒙在国内获得了高度关注。
华为一个个被点名,又一个官方点名
近日,另一位官方为华为正名软件工程不想打代码,并解释了一则“鸿蒙将带来什么”的消息。其中,鸿蒙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困难,从鸿蒙的成立和发展到后来的成长和完善。同时,鸿蒙也有很多安卓不能也很难达到的高度,比如万物互联,比如分布式设计。因此,无论是功能实现、底层逻辑还是代码框架,都与Android有很大的不同,更别说是一个“shell”系统了。不得不说,鸿蒙被官方一个接一个点名,这一次实在是太打脸了。
同一句话,鸿蒙和华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是靠任正非居安思危的理念和华为各部门的齐心协力。在华为手机年销量突破1000亿的时候,王成录和任正非才真正意识到了系统的重要性。因为一旦成长为手机巨头,系统还在别人手里,难免会成为隐患。
苹果的芯片和系统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而三星有硬件的积累作为保证。同时,从资本角度来看,三星与美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华为要做的也是做好准备。从这点不难看出,任正非的原创理念两次拯救了华为,原来的芯片是这样的,现在的系统也是这样的。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华为凭借自身的韧性一步步走到了现在,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全球巨头。他们在为国内企业指明方向的同时,也在摸索前进的方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